我和张恒成老师 :连载22-25(作者: 陈志宏)

我和张恒成老师 :连载22-25(作者: 陈志宏)

来家后,我们一起谈到张老师的成就,说他是个多面手,篆隶楷行草写得都很好。儿子和儿媳妇,不太懂书法,可我学了快两年时间,通过老师讲课和阅读字贴,多少还是知道些角窍的。

儿子问我:"爸,你最喜欢张老师那种字体?"

我不加思索的说:"张老师的篆书。"并对儿子、儿媳妇说:"我还给张老师的篆刻写过评论呢!”

这回临到儿子惊讶了,他问我:“张大爷一定会刻印章了?"

我说:"什么话,不会刻印章那还叫书法家吗?"

儿子坐在沙发上朝我这边挪了挪身子,嘴对我耳朵小声问我:“爸,你能不能托张大爷给我刻两枚印章?”

我说:"你这么神神秘秘干什么?我当什么事来,让张老师刻印章,好!我明天打电话给你问问。”

儿子说:"爸,那就谢谢你了。"

我说:"谢谢!就外气了,我们是什么关系。”说到这儿媳妇也抿嘴笑起来了。

我对儿子、儿媳妇说:“为了你们张大爷的篆刻,我还专门给他写过评论呢,多家网站都转载,受到读者们的好评。我找出来给你们看看。

我找出来给儿媳妇看了看,儿媳妇阅读后夸赞我文笔好,还把几段好的念给我爱人听。

我儿媳妇念到:"张老师篆书写得好,刻艺也颇具功力。从给我刻的多枚印章中就极见风采。不管是阴文还是阳文都刻得工整规矩,没有野、怪、生硬和支离破碎之感。故直取冲刀,采用密不容针、宽可走马、出奇制胜的章法,显得深沉、古朴、厚重之内涵,大有吴昌硕之风,左右逢源、任意发挥,表现出刀情墨趣,印面整体气韵生动,活泼之大气。"儿媳妇评论说:“这些词语不是内行人是写不出来的。

我对儿媳妇说:"你张大爷篆书《金刚经》十五米长,五千一百多字,历时近两个月终于完成。书卷气势恢宏、字体匀称,看上去非常大气,给人一种极强艺术感染力。”

儿媳妇说:"这样看来,你对张大爷很有研究,知道的真多啊!”

我说:"很有研究谈不上,只是接触长了,有所了解而已。”

我儿看后也说:“爸,你这篇文章写的很好,把张大爷的篆书评论的很透彻,看起来你是个写文章的高手。"

我对儿子说:"别别别!别吹我,你爸充其量就是个小学生,高手谈不上,就说几句实话罢了。"

“爸,我大学写毕业论文可难了,早知道,该让你给修改修改。"儿子这次没有讽刺挖苦我。

我说:"你们的论文我只能给你顺顺句子,改是改不了的。"

儿子说:"顺顺句子也好,当时,你不知道求人可难了。"

心想,还我不知道,我太知道了,刚开始摸索着写文章时,一篇千字文章,至少也有二三十个错别字,那会儿,我才叫难呢!但是我坚持了整整三年,写了一百多万字的草稿,终于摸索着写文章的角窍。现在一般小文章都能写了,错别字已经很少了。总的来说,你坚持不渐断的写,就会进步。

儿子说:“这两年虽说你退休了,可你一直很努力,我们得向你学习。"

第二十三节       

儿子这话我爱听,人活着为的是什么?还不是孩子有出息,孝顺父母吗?这些年,我总结出一个结论就是:"本人成功不算成功,孩子成功才算你真正的成功。"这个结论听起来荒谬,事实就是这样。人过的就是孩子。为了孩子,哪一个父母亲不在努力挣钱,给孩子打好基础,铺好通往成功的道路呢?

我的父亲这两年,明显衰老了,但他一贯勤奋学习的精神,对我们家来说,是影响巨大的。要不是我父亲,我不可能在中学教书,也不能三十多岁了还去大学读书。我禀承了父亲的良好基因,天生的好记性,给我自学创造了先天的好条件,加之我良好的悟性,给我学习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后来,我又一细想,条件好是一个方面,人不努力,也是没有办法的。

我的父亲,每天都在我家大厅里看书写东西,这就无型中天天影响着我们。尤其是我儿子,他本来成绩不好,一看到爷爷这样大的年龄,还在不停的学啊,写啊!他就自己告诉自己,不能偷懒,得好好字习,否则会一事无成的。

每当儿媳妇夸赞儿子勤奋时,我就按纳不住的想笑,

心想,过去的事,天生除了玩就是吃。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整个换了个人。

那么,除了父亲,张恒成老师对我的影响不可小觑。他的努力向上,自觉学习的精神我无理由不向他学习。他在黑板上写的示范字中,常常好写:"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还好写:“见贤思齐"。说真话,起初和我理解的相去慎远。到后来,才知道向贤达的人看齐的意思。

张老师还好书写毛主席的词,"咏梅”是他写的最多的,他给我们讲要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描写梅花的美丽、积极与坚贞。张老师说:"毛主席写梅花,主要写梅花的精神风貌,表现了梅花坚强不屈,不畏寒冷对春天充满信心和谦虚的风格,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的形象,鼓励人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全词运用逆向思维来立意,融合象征、拟人、衬托、比喻、夸张等手法,读来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这首诗,张老师运用行草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这首词的内涵和韵味,听张老师讲课真是一种享受。

一个人一生能遇到一个好老师,真是一种莫大的荣幸。当我对写字不感兴趣时,张老师说:“你要真不喜欢写字,就好好写文章,我看你有这方面的天赋。"

我对张老师说:“还天赋,我天生的一个笨人。"

张老师说:“不、不、不!你可不是笨人,你发朋友圈的文章我天天跟着看,你的知识面真宽,怎么什么都知道呢?”

我说:“还什么都知道,就是字写不好。"

张老师说:“谁说你字不好的,几次书展,许多人都说你的楷书写得规范大气。”

“张老师,你这样评价我的字,是不是在给我带高帽?”

张老师说:"陈班长我是那样的人嘛,真的,写的就是不错。不过,和你写的文章相比,我认为将来你的文章一定能打出去,影响力要比字厉害些。"

后来我分析张老师对我的文章是有夸赞的成份,也有鼓励我的精神。不管怎么样,字还是要坚持练,文章要好好的写,生活充实总比精神空虚要好。

第二十四节

人是有自知知明的,我几斤几两,多粗多长自己清清楚楚。最近我连续阅读了矛盾文学奖获奖人的作品,格非的《江南》把国家的苦难同个人的命运紧紧的结合起来,那语言美的比牡丹花不俊,无怪乎莫言盛赞为当代的《红楼梦》。我将自己的语言和人家相比,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还要很下一番苦功夫,只有过了语言关,将后或许能写点东西出来。我和张老师啦过写字和写文章是我的兴趣爱好,一辈子干自己想干的事无疑是幸福快乐的。

张老师很赞同我的认识,不过他对我说:”各人有各人的优势,你写文章纯粹是为了个人的兴趣爱好,没有争名夺利因素在里面,说白了就是为了玩,写好了当然高兴,写的不好,也无伤大雅。”

张老师说的对,我这六十岁之后学写文章,自我感觉比我预期的效果要好,一般的小文章不能说驾轻就熟,但还是比较得心应手的。

又上课了,我吸取柳传超事件的不良后果,尽量少说话。这并不是我怕谁,而是我感觉到,说多了的确影响张老讲课。后来,张老师说我这段时间沉闷,怎么有些事你都推给副班长做呢?”

我对张老师说:”不是的,最近我父亲身体不好,家里事多,感觉有点累,请您谅解。”

张老师说:”我到没什么,有个别同学说其他班买宣纸,我们班无动于衷。”

我对张老师说:”不是我们无动于衷,而是我在网上看过了,他们搞来宣纸比网上的贵多了。你说怎么搞?”

张老师说:”要是这样就没有意思了。”

等到这天上完课时,我和张老师一同走出教室,我说过五一想让张老师给写喜对子。

张老师问我谁结婚,我对他说:”我儿子。”

他说:”哪好吧!我给写,具体什么时间?”

我对他说:〃五月十三号,星期天举行婚礼。”

张老师说:”那咱就星期五上午去你家写吧!”

我说:”好!还找我堂弟和我大叔陪你。”

张老师说:”行!,还要我在班里说一声吧?”

我说:”不必了,怎好让人家破费呢?”

我和张老师的交往,属于正常的师生关系。唯一不同的是张老师在我面前从不以老师自居,他都是以朋友和同事关系相处的。我到他家去,让他家属喊我陈班长。反过来我该叫人家什么?很尴尬,叫姨吧!她才只比我大两三岁;要按张老师的关系,就应该这样叫。可张老师说:”就叫姐,最合适。”

我带着疑问的口吻问:”那我就叫’姐’了。”

张老师家属说:“行!就叫姐。’

大姐很热情,又到水,又递烟,还把苹果削好皮,慎是热情。

我叫她这样热情反到不好意思。就说:”大姐,你不要这样客气,这样我反到不习惯,你坐下我们说说话比什么都好。

听我这样说,大姐坐下了。我们很能谈的来,说了许多话。当谈到张老师时。大姐说:”他这个人’唉’,不能河流舟波,就算能干点死活,不会转弯抹角,一辈子就是写字。”

我说:”大姐,张老师人很好,一辈子能干成一件事不简单。大姐你有福啊!”

大姐说:”什么福不福的,跟着张恒成瞎混拜!”

我和张恒成老师 :连载22-25(作者: 陈志宏)

 第 二十五节  

如果说张老有才的话,那么大姐一定有貌。中等偏高的个子,长着一张秀气可爱的脸,一双闪亮的大眼,还是炯炯有神的,大眼下面通梢鼻子,这就足够说明大姐貌美俊俏了。大姐最大的特点,望你不笑不说话,这充分说明大姐和蔼可亲,张老师和大姐的结合,真是福海无边啊!

我真正了解大姐的是去西安碑林上现场观摩课。张老师在讲一座座碑刻,因为人多,不光光是我们书法班的人,还有一些游客,有一二百人挤挤抗抗都争着听张老师讲解,我嫌热,就在圈外,大姐也在圈外。她对我说:”外面听不见,你往里面挤。”

我说:”太热了,挤的我一身汗,我买了一本《西安名胜一览》里面有一章专门介绍碑林的,回旅馆看一遍就基本上了解了。听多了我也记不住。”

大姐说:”那也行。”

我对大姐说:”张老师讲的很透彻,我看他杯子里的水喝完了,大姐你包子里还有温水吗?,〃

大姐说:”有啊!人这样挤,怎么送过去呢?”

我说:”大姐你给我,我有办法递给张老师。”

大姐把她的茶杯给我,我挤在人群里喊叫:”旅客们!让一让,我给讲解人送杯水,这一两个小时不湿湿嗓子,会起火的。”我一边喊叫着一边往里挤,这样就能减少磨擦,避免争吵,凡是被挤的人就能理解。我终于把水递到张老师手里了。这时,正好张老师刚讲完一座碑文,看见我给他递水,连忙说:”谢谢!嗓眼要起火了,要是没有水润润,真难再讲了。”这时,我也不出来了,继续听张老师讲。

张老师讲到了《开成石经》时说:”《开城石经》刊刻于大和七年(833年)至开成二年(837年),原石立于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宋时移至府学北墉,即现址。共有刻石114块,每石两面刻,计228面,650252字,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等12部儒家经典及《五经文字》《九经字样》2部儒经字样典籍,加上乾隆年间补刻的《孟子》,共计13经。《开成石经》是中华文化的原典,是中国历史上七次刻经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部,被誉为“古本之终,今本之祖”。

张老师讲到这,旅客们都不由自主的鼓起掌来,还有一两个人叫喊起来:”讲的好!讲的真好啊!”

说实话,张老师讲的《开城石经》,我真没听懂,就记得张老师说了句:”古本之终,今本之祖。”我有点怀疑,这种评价是不是有点过高了。

张老师在讲多宝塔碑时说:”这是颜真卿中青年时期代表作,书风尚在初步定型成熟阶段,其结构平稳严谨、棱角分明,精密腴劲。字口方棱,笔划转锋清晰,起笔落笔明朗。用笔点画圆整,雄秀并厚,飘逸中透浑厚,与晚期的雄浑一脉相承。”

讲这”多宝塔”碑,我多少还能听懂点,因为我们正在学习颜真卿楷书,也是张老师时常给我们讲颜体特色有关吧!尽管字写的不那么另自己满意,但是,我的理论学得还是很扎实的。所以对结构平稳严谨、棱角分明,精密腴劲。字口方棱,笔划转锋清晰,起笔落笔明朗。用笔点画圆整。这些我还是能够理解的。这就应验了张老师时常说的那句话:”眼高手低”,我或许就是这样的人。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