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晏文军
好久没见到陈志宏了,前几天他从南京打来电话,嘱我为其新作《我和张恒成老师》作序。在微信朋友圈里,断断续续看过他写的几段内容,知道除个别人隐去真名外,余者皆为实情实事,许多也曾为我耳闻目睹。正因为对作者及所写人物的熟知,寒暄几句,便欣然应诺!
认识陈志宏是在老年大学,我们一起跟张恒成老师学颜体楷书。见面时他首先介绍在三中见过,其父陈俊才老先生曾给他介绍过我。当年我编写《邳州文史资料》,老先生经常赐稿,对此印象颇深。加上我们同是教育出身,无形中拉近了心理距离。作为楷书班的班长,他热心为大家服务,敢说敢管,敢作敢为,心口如一,诚实厚道,着实令我钦佩。一次,他写了一篇抒情散文给我,我拿到《邳州文化》编辑部,几同志看后都说好!问其作者,我告知后,一熟知者说:“陈志宏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实在不敢相信!”我说,这就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呀!
说起张恒成老师,他是运师高我一届的学长。当年在运师,他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人。当时没有现成的课本教材,学校发给学生的一切材料均是他刻印的。娟秀大气的字体,迷倒了大片粉丝。我曾认真临写过他的钢板字,获益匪浅,为后来在教学中刻印讲义、试卷打下了基础。
我一同班同学与张老师为邻,她当面评价张老师12个字:“疼老婆,疼孩子,善待人,敬事业”,十分中肯,恰如其分!张老师在家里是个好丈夫、好父亲,在外面是个老实本分、忠厚朴实的老学究,在事业上人如其名,持之以“恒”,事业有“成”。
张恒成在老年大学任书法教师,说明老年大学领导独具慧眼,知人善任。邳州善书者甚多,能教书者颇众,但最适合者非张老师莫属。术业有专攻,因其专业、专长即书法教育,他不仅有实践有实力,真草隶篆、欧颜柳赵、软笔硬笔、金石篆刻无所不能,而且有理论,结集出版书法专著14部,有此资历者,邳州仅此一人!
《我和张恒成老师》所写的都是在学习教学、社会交往、待人接物、认知处事中出现的生活小事,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也没有迂回曲折的情节,但在平凡中显现伟大,在细微处蕴含崇高!通过对一些事情的处理,对某种现象的分析,思想感情火花的碰撞,两人性格的敦厚,品质的高尚,跃然纸上。
《我和张恒成老师》是一部纪实散文,作者每天写就一节,节节相通,首尾相连,不疾不徐,娓娓道来。整书犹如一泓碧潭,清澈明丽。每节每章又似涓涓细流,淙淙有声,缓缓地、润润地流入读者的心田。在俏俏的润泽中,使你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了张老师,既喜爱上了他的书法作品,又敬佩上了他的矻矻以求、坚韧不拔的品格。
在《我和张恒成老师》的文章中,我们也能明显感受到陈志宏驾驭语言的能力。他曾对我讲起他的志向,使我不由联想起却也是名如其人:志宏者,志向宏大之谓也!他与张老师能有一比,张老师每日晨练书法两小时,寒来暑往,从不间断。陈志宏坚持天天练笔,笔耕不辍,正为经世之作积蓄功力。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陈志宏他不光勤奋而且好学,在浮躁的世风中能潜心阅读者寡,能静心阅读实属难能可贵。他写道:“我加紧看书学习,又从书架上翻捯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阅读,《老人与海》同大自然的搏击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一个人的遭遇》使我知道了我学习上的困难,较之主人翁不足挂齿。另外我还粗略地读了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和《基督山伯爵》,我把小仲马的成名作《茶花女》一气看了三遍。在大量阅读外国文学的同时,我又把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看了一遍。我的方向将来主攻中短篇小说,于是又把张贤亮、贾平凹的中篇小说细细的阅读了一遍,并把精彩的句子记在笔记本上。”有志者事竟成,相信志宏之志必成!
不仅如此,我们在作品中可感受到陈志宏知识积累的宽泛性,点点滴滴皆学问,处处时时有心人,个园的《竹石记》,瘦西湖的姜夔词,西安碑林的《开成石经》,文字学中的“甲骨四堂”等,他都留意记取。泰山不辞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涓细流方能就其深,日积月累集腋成裘,我们期待着他的更多佳作早日问世!
2021年11月28日于徐
第一节
一笔一划,书写的不仅是汉字,更是人生。写字好的人,最值得深交。
我退休后才认识他的,虽说都已老了,但这四五年的时间里,我们相处的如同兄弟般的情谊,达到了除爱人以外最好的朋友,他就是我的老师一一一张恒成。
我的老师张恒成江苏邳州人,书法专科毕业,运河高等师范学校高级讲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规范汉字书写专业委员会理事,邳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长期从事师范书法教育教学,自1984年起,已有《古代名言新魏体钢笔字帖》、《怎样写新魏体钢笔字》、《怎样写硬笔字》、《八体硬笔书法字典》、《书法教与学》、《怎样学习<兰亭序>行书》、《怎样写行书》、《实用行书 董其昌<邵康节先生自著无名公传>》、《小学毛笔楷书规范字技法》、《中学毛笔楷书规范字技法》《小学行楷规范字技法》《中学行书规范字技法》《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楷书规范字帖》《中学生必背古诗词精选楷书规范字帖》十四本个人书法专著出版。执笔江苏省师范书法教材《书法教程》、《师范生字帖》(颜体分册)、《新编师范生字帖》(书法常识分册)。参编全国师范书法试用教材《书写基础训练》、《院校书法教程》等。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各级书法大赛、大展中获奖;发表于多家报刊;入编几十部书法作品集;收藏于多家纪念馆、博物馆。名录入编多部典籍。近有香港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中国名人榜》一书,入编个人书法作 品10页,并被选为封面人物向海外华人重点推介。
张恒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是他开起了钢笔新魏体的先河,入电脑库常用字。写好字是他一生的追求,做好人是他优良品德。
早年,我叔师从张老师,他给我讲:"我有幸,你有幸,咱们都有幸做张恒成老师的学生。那人教书规范,写字认真,是当今时代难寻的好人。"从此我就记住了。
我对张老师印象好,是从课堂体会到的。当然,我们这些退休后的老年人学书法是难教一些,可没有升学率,没有标准的尺棒去衡量你教学成绩,你那么认真干什么?
张老师跟我说:"咱们为人师者,得有一颗无私奉献之心,不仅得写好字,更得做好人,教书是良心活,不管教谁都得认真。"
我教书不能像张老师这样满堂灌遍地湿,那些中学生得有的放矢,精力集中在45分钟的前25分钟上,然后和学生互动时,我就有喘息的机会能歇歇了。而张老师上课,没有45分钟可言,大课1小时,往往两节连上,两个小时课一气呵成,讲评作业时,认认真真,连你作业在收笔上少用点力气和拐弯抹角处不自然都给你指出的清清楚楚,有时令人汗颜。我心想你这样教不累吗?他却说:"怎么不累,累点没什么,得让你们满意啊!"我心想,要让我们人人满意那可难呢?
我作为一班之长,尽力维护好课堂秩序,让那些话痨们尽量闭嘴。不管个别人对我有意见,给张老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
第二节
课堂上,您多次给我们讲,写字就是做人,如果想把字写好就先要把人做好。您列举了大量事例,讲到了颜真卿,您说:"颜真卿的字,,自成一家,肥美大气,壮观健康,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这于人的阅历有关。”所以,您首先教我们颜体。
由此,我翻阅了介绍颜真卿的有关资料,得到的结果是:颜真卿秉性耿直,为人大度,从不被权贵折腰,忠诚是他们优良品德。主张做人要正直,写字要大气,突显山东人豪放大方,为人善良的一面。课堂上张老师明显赞扬颜真卿,所以,张老师在课堂上多是传播正能量。张老师常说:“写字要从楷书入手,只有先把楷书写好了,才能去学行书,然后再去学习草书。"
我初识张老师是我们村的卢春叶表叔引荐的。那还是2016年的春天,当时的老年大学,还在大唐街西南则老干部局活动中心。记得清清楚楚,老年大学门前路上还是个小型花鸟市场,我好去这个市场溜达,并不是去买花看鸟,而是我特别喜爱猫狗,大多是看看一窝窝叽叽哇哇的小狗仔的,它们有憨态可掬,有的精明玲珑,尤其是小吉娃娃,那两个恰似黑葡萄的眼睛就要从眼框子里蹿出来似的,令人看不够。虽说这狗名叫吉娃娃,但它并不叽叽歪歪,它虽小却很大度,见人也不陌生,那两个大眼聚精会神的看着你,真是可爱极了。我看够了,就往老年大学的院子里瞅。老年大学院内的迎春花开的正旺,已经是金黄一片,迎着太阳,耀眼夺目,非常好看。上学的老年人高高兴兴进入院子里,我心想,这老年大学到底都上些什么课,我怀着好奇心朝里窥探着,看看有没有个熟人,打探打探。看了一会儿后,没见到熟人,于是我就往老年大学门口走,正巧看见了门西旁摆地摊买字的卢春叶表叔。
春叶表叔正在写字,我一眼就认出是他,可他没看见我,因为有十多个人围观看他献艺。等到看够的人走了,我才捱到他跟前,我本以为他不认识我了,因为我们有三十多年没见面了,可等他写好一幅字抬头,反复看了看我,说了一句:"我怎么看你面熟呢?"
我回了他一句:"那可是面熟,一个村的,你八队,我二队,卢春叶是不是你大名。"
我这样一说,他又傻愣愣地看了我好一会,然后说:“你是不是俊才哥家的表侄?”
我说:"你说呢?”
然后他又说:"乖乖,怎么这样子?"
我说:“我们都多少年没见面了,你是不是说我老了。”
他说:"是的,真找不出你当年的模样了,那时多俊啊?"
是的,他的意思是我不但变老了,言下之意我也变丑了。读者朋友,你们想想,三十多年后再见面,人能不变吗?
我们见过面,寒喧了几句,各自问了问近况后,我就问他,这老年大学都开设了什么课。他突然地问我:"表侄,你喜欢写字吗?"
我说:“谈不上喜欢,但爱看人写字。"
他说:"爱看就说明喜欢,张老师正在二楼上书法课呢?"
我问:"那个张老师?"
这回他更惊讶了,问我:"你连张恒成老师都不知道。”
我对他说:"不认识。”
他说:"你想学写字,我就带你认识认识他去。”
说着说着,他就让人给他看着摊子,拉着我的手直奔二楼书法班去了。
第三节
我们来到教室,张老师正在上课,卢春叶表叔突然的打扰说:“张老师,我给你送来个学生。”
这时,张老师正在聚精会神讲课,被这突如其来打扰有点烦。但是张老师看看卢春叶,又看了看我,然后说:找个位子坐下吧!”
我向教室里环视了一遍,前两排右边边道靠墙处有四个空位,我就坐下了。
这节课张老师上的是行书课,只见他手里拿着一支硕大毛笔,讲台旁边一个课桌上放着一盆水,只见张老师蘸着盆里水在黑板上写字,我很好奇,心想这水在黑板上怎么不流淌呢?且恰到好处学生看的差不多了,那边黑板上的字就消失了,真好啊!
张老师给同学们讲:如果说楷书是站立着求稳,那么行书就是走,这行走就得有速度,就不能像楷书那样四平八稳的站着,同学们一定要记住,行书和草书都是在楷书的基础上拓展前行的,楷书写不好,要想写好行书和草书那是不可能的。
我听了多半节张老师的课,课讲得充实生动,深深的吸引了我。课间,张老师问我:"想学书法吗?”
我对他说:"早年在三中文印室刻过四年纲板字,没写过毛笔字,恐怕我跟不上班。"
他对我说:"一开始学习行书,难度是很大,如果你一心想学,就在这个班先听听,下学期学校准备把篆书、隶书班撤了,开楷书和硬笔书法班,我建议你还是从楷书学起。"
我说:“那好吧!"
他说:"这个学期你就在这个班作为旁听生吧!"
我同意了张老师的打算。
我回来家后,向我父亲说要跟张恒成老师学习书法。
父亲问我:"张恒成,是不是在运师教书法那位张老师?"
我说:"是他,原先就在运师教书法课。"
父亲说:”他还给我提写过书名呢?"
我问父亲:“是不是那本《古邑风流》?"
父亲说:"是啊!《古邑风流》第一部是他写的书名,那第二部是贺敬之写的。"
我这才想起来父亲写的百万字传记文学《古邑风流》第一部来,我赶紧到书厨找出这本书来,封面提字真是张恒成老师,我随手就装在我的书包里了。
我从三楼书房下来又和父亲啦到张老师,我问父亲:“你不认识张老师,当时邳州那么多人给你这本书提字,为什么偏偏看中他的字呢?”
我父亲说:"那会儿,我看中张老师的字,是因为我的这本书写的是邳州名人,是传播正能量,让后人学习他们拼搏向上的精神。所以,在选题字方面只注重字的质量,没有过多的观注写字的人身份地位。"
是的,父亲说是对的,他这本书里光书法家就写不少人,比如娄正纲、汤晓燕等。听父亲说,光给他提写书名就有二十多人。后来连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贺敬之都为他的书提写过书名。在这众多的写字人中,父亲相中了张老师字,是有他一定道理的。这不能说父亲眼不识金,这位一九五二年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的老大学生,楷书写得也是四平八稳的,每年春节贴对联,父亲写的对联也传遍十里八村,谁能说我父亲眼不识金呢?
评论列表(7条)
俊才老师今年多大了,身体还好吧
我不知道您父亲大名,提及他,是否记得,志宏老师的印象是学识俱佳,一个人学问渊博不难,见识高妙却不易
:fan: 高山 回复 金川 2021-12-07 07:44
谢谢金弟!我和你家的情谊可以说由来已久,你父亲金老师为人处世早就被人称道,我久仰大名;到你又秉承家庭的遗传美德,忠厚老实,勤学苦练,诗歌写的出类拔萃,我们有很多共同语言。希望金弟克服困难,笔耕不辍,有更多更好的佳作问世。
陈志宏老师曾在广场交谈过几次,他经历曲折,但从不言败,从教多年,知识渊博,经历比我更曲折。文章写的很好,希望再见佳作
@金川:谢谢金弟!我和你家的情谊可以说由来已久,你父亲金老师为人处世最就被人称道,我久仰大名;到你又秉承家庭的遗传美德,忠厚老实,勤学苦练,诗歌写的出类拔萃,我们有很多共同语言。希望金弟克服困难,笔耕不辍,有更多更好的佳作品世。
陈志宏老师文笔实在,情节详细,老骥伏枥,功不可没,值得学习!
@汹涌:佩服刘主编的勤奋、迅速,没有无私奉献的人是做不到的,在此我感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