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感恩 学会感恩(作者: 陈景胜)

品味感恩 学会感恩(作者: 陈景胜)

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是为感谢印第安人而创立的,起源于美国,后来人们常在这天感谢他人。

又逢一年感恩节,在感恩节的日子里,慢慢的品味感恩二字。让您感受到酒里的香,茶里的甜,老歌里的美!

何谓感恩?我国《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英国家《牛津字典》给出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可见,感恩之心不分国界,不分民族,是人类本性的一种自然流露。

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大国,懂得感恩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将其发扬光大。在感恩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多少古今中外名人的感恩故事。古有小黄香在寒冷的冬天,先用自己的身体温暖了席子,才让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今有伟人毛主席邀请他的老师参加开国大典;朱总司令蹲下身亲自为母亲洗脚,还有居里夫人在会上看见自己小学老师,用一束鲜花表达她的感恩之情。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拥有美好的道德品质——感恩。

“感恩”是美丽人生的支点,是自立、自重、自省、自强的人格基础。
感恩是一种美德,一种情操,一种生活态度,一种道德修养。心中有感恩之念,就能沉淀许多浮躁与不安。酸甜苦辣不是生活的追求,但一定是生活的全部,生活给予我挫折的同時,也赐予我坚强。试着用一种感恩的心来体会,你会收获不一样的人生。

感恩之心,人人应该有之。常怀感恩之心,是一个人的素质体现。所以,我国传统国学历来提倡感恩,佛教也大力推崇感恩。“感恩”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都对我们有恩情!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懂得感恩,感恩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报答,一个眼神,一次抬眉,一个点头,只需要我们用心去回复,哪怕是一个甜蜜的微笑也是一次感恩。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个智慧的人,不应该为自己没有的斤斤计较,也不应该一味索取和使自己的私欲膨胀。学会感恩,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谢生活给你的赠予。这样你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健康的心态。

“感恩”是一种认同。这种认同应该是从我们的心灵里的一种认同。我们生活在大自然里,大自然给与我们的恩赐太多。没有大自然谁也不能活下去,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对太阳的“感恩”,那是对温暖的领悟。对蓝天的“感恩”,那是我们对蓝得一无所有的纯净的一种认可。对草原的“感恩”,那是我们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叹服。对大海的“感恩”,那是我们对兼收并蓄的一种倾听。
品味感恩 学会感恩(作者: 陈景胜)

“感恩”是一种回报。母亲生我们,而后母亲用乳汁将我们哺育。而更伟大的是母亲从不希望她得到什么。就像太阳每天都会把她的温暖给予我们,从不要求回报,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感恩”。

“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让孩子知道感谢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个内容。

“感恩”之心,就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无论你是何等的高贵,或是怎样的卑微;无论你生活在何地何处,或是你有着怎样特别的生活经历,只要你胸中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随之而来的,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格。自然而然地,你的生活中便有了一处处动人的风景。

(2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5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