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思复劳望 相见更相知 ——重回邳州邳城镇抒怀(作者:王景陶)

劳思复劳望 相见更相知  ——重回邳州邳城镇抒怀(作者:王景陶)

当徐州著名史志学者、作家于克南老师询问我去不去邳州邳城镇访古采风时,我喜出望外,一口应承,并在心中喊道:“去!该去!一定去!必须去!”恨不得立刻出发,一步迈到我那魂牵梦绕的地方。在焦急盼望中,终于等到出发之日,踏上征途,遥望邳城所在方向,不由自语:“邳城,我心中的家乡,我去看您了!”眼前同行作家们的笑脸,师友们的声音,挡不住我对您的劳思复劳望,思绪完全回到了半个世纪之前。

是啊,怎么能不去呢?我和您相识、相知、相恋已经57年了:1964年,徐州四中高中刚毕业的我就一头扎进您的怀抱,在邳城农场插队,成为您的儿子。从20岁的风华正茂到28岁的收获人生第一份果实:成熟的心智、强壮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在您的热土上,我洒过汗水,流过鲜血,整整8年,您给了我磨练,给了我多彩的青春。从28岁到34岁,我在您怀里安家,在您怀里生下二个儿子,您赐予他们母子三人生活的重担与温暖,是您给了我一个完整的家,我对您充满了感恩之情。

是啊,怎么能不去呢?这儿的乡亲给了我父亲般的教养、母亲般的慈爱:石大叔手把手教我割麦、锄草;王大哥和刘哥轮流背着中暑晕倒的我跑向医院;当我只穿二件单衣在风雪中劳动时,左邻的石大妈、右邻的曹婶、后院的马大娘,三家或扯布或拿出棉花,共同为我做了一件里外三新的棉袄,那可是我有生第一次穿上新棉袄御寒过冬!至今还记得刚穿上时的那份温暖,还有禁不住的两眶泪水以及他们那欣慰的笑容。尽管这棉袄我只穿上三天就用它换了一部《中国文学史》,但棉袄的温度一直在我心里,温暖着我的一生。当然还有那又矮又瘦的张嫂把自家辛苦攒下留着换油盐的鸡蛋装了满满一小盆送到我手上的情景,并且亲自给我们做了一个盐豆炒鸡蛋的当时招待贵客的佳肴,那口齿留香的味道,那亲如一家的温情,至今仍在且愈来愈浓,乡亲们淳朴、真诚的情怀都在呼唤我:“孩子,你来,你再来看看我们!”我怎么能不回去探望这些亲人们呢?我对他们充满了感纫之情。

是啊,怎么能不去呢?邳城农场在邳城东部距镇中心不到1公里,我们三天两头去赶“夜猫子”集,去买去卖去玩去逛;去中国第一棋村下棋,由此结识了许多象棋高手;去邳城中学校门前泥沙土篮球场上打球,结交了更多更年轻的乡亲;去街边小摊吃热豆腐、热朝牌;去镇中心十字街口路南的“邳城供销社”买日用品,我还在这店里买了结婚的零散用具;去著名的城南花园游玩,当时是一位老者看着花园,一听我们是徐州来的知青,立刻敞开大门任我们随便的玩,每次去,我都会想起《今古奇观》里的“狄翁遇仙记”,那花草显然是精心培育的,那老人也显然有一颗爱花惜草慈善之心,否则他怎么会对我们这群小青年那么热情呢?还记得晚上去天主教堂或小学校操场看电影的情景,有时是炎炎夏日,走热了往城河一跳,洗个痛快澡,有时是寒冷的冬季,挤在人堆里倍感温暖。来回路上往往看着踏在雪地上的脚印,或观看树影斑驳的影子。那快乐、那诗意、那宁静,都是您给予的啊。我如何不抱感激之情?

劳思复劳望 相见更相知  ——重回邳州邳城镇抒怀(作者:王景陶)

是啊,怎么能不去呢?还记得我们几个知青一次正在供销社买年货,来了一位瘦削、穿戴整齐、胸前别着“邳城中学”校徽的中年人,他径直走到我们面前问道:“你们是徐州知青?能到我们学校看看吗?”我们随他走到城西的中学校,才知道他是该校的教导主任。他说:“你们从大城市来,能不能给我们学生交流一下徐州学校的情况?”几位知青一致推举我去讲,主任直接把我带到初二的一个班级,当时恰好在上自习课,我不知深浅,站在讲台上胡讲了半节课,竟然赢得了几番掌声。从此,我与邳城中学常来常往,是半个老师也是半个学生。经常课余与一些喜好文学的青年读经典、谈感受、说写作。记得一位叫于斗的女学生。多次到农场找我改作文,这份情谊也深深植根于心中。想念他们啊,年轻的朋友,其间许多人许多事让我至今时时感念不已。

是啊,怎么能不去呢?文友诚恳邀请、知交老师相伴、当地政府、人民、著名企业洪福山庄热情欢迎,更听说邳城随着时代的步伐,一日千里前进,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简介资料上看到那整洁的街道、高耸的楼房、姹紫嫣红的花园、还有生机勃勃的企业,快乐幸福的人们,他们都在向我招手。我无比熟悉的家乡今天已华丽转身成为“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水美乡村”,我想亲眼再睹您的风采,亲身再次感受您的温暖,再次从您身上汲取力量,再看看那块土地上丰硕的庄稼、盛开的鲜花、再亲亲那些乡亲们的面容、喝一口甘甜的泉水、吃一碗辣椒热豆腐。去啊!一定要去!

今天,我终于来了,我的邳城!我来拜访您这热情好客的主人,来瞻仰您勇于改革创新的企业家,来探访您经历了300多年风雨沧桑,而依然充满活力的容颜。今天,我不必惆怅着去寻归迹,相见更相知,且容我重新认识您吧!

哦,这是您的护佑之墙:一段仅有六米长、高约三米的古城墙,那斑驳的青砖显示您悠久的人文历史,那用白灰、白沙、豆浆混合着灌缝,重约25斤一块的青砖,显示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这是您建于康熙56年(公元1717年)的文庙,至圣先师孔子容颜端庄、儒雅,仁义礼智信,敢于创新勇争先,是您创建与发展的灵魂;这是您海拔130米的洪福山,半山松柏半山原貌给人观赏,而山之阳就是您怀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洪福山庄,这山庄依山而建,内有别墅群,设计合理,环境优雅,而且是惠民工程,山庄老总怀有菩萨心肠,为造福普通百姓,自己不骗不赚,实工好料每平方米仅售2588元,实在是居住与养老的好地方,她也是您改革开放的一大硕果,令人向往与钦佩。这是您养育的“中国第一棋村,”村中上至白发老者下至垂髫稚儿,皆精于中国象棋,使这一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这是您的网红大桥,桥上车辆穿流不息,桥下绿水滔滔,那一片休闲空地,时常有百姓载歌载舞,欢庆幸福生活。您北边约2公里就是著名的艾山风景区,九龙脊、凤凰台、仙人湖、如意大道、千佛雕等景点吸引无数游人前来观赏……说不完,道不尽您的美好。您不仅是块风水胜地,也是革命圣地。当嘉兴南湖上的红灯点亮不久,众多爱国仁人志士就在您怀中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建立了中共邳县县委,领导着您的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有105名革命者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您今日的安宁是无数共产党人英勇奋斗的硕果。您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您在现代化道路上奋勇向前,您实现了先烈的遗志,您的人们过上了安康富裕的生活。

邳城,祝愿您步步高升,蒸蒸日上,在党的领导下,全镇人民齐心协力,再创辉煌!

劳思复劳望 相见更相知  ——重回邳州邳城镇抒怀(作者:王景陶)

作者:王景陶

个人简介:王景陶,字菊人,1944年生。高级讲师,文学评论家,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徐州评论家协会顾问。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迄今发表文学评论、小说、散文、剧本等作品1000余篇200多万字,40年来坚守本土、寄情本土、服务本土,已为200多位徐州作家撰写五百余篇文学评论,是唯一只为徐州作家写评论的文学评论家。系列著作有《菊放人品》《菊笑人生》《菊香人雅》三部曲,2018年出版文学评论精粹《探文思艺录一王景陶评徐州作家作品选》。

 

特别声明:本站的文章内容由用户投稿和系统自动采集,不保证其真实性,敬请自行核实内容的真实性,本站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违规文章举报入口
(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7条)

  • 景兰
    景兰 2021-09-23 10:23

    给親爱的弟弟景陶点赞

  • 高山
    高山 2021-09-16 09:48

    王先生的文章写的好,容情于景,情景交融,写出了邳城这片热土上生存的人们质朴善良厚道之情。这篇文章的贵重之处就是抚今追昔,教育年轻人要好好的热爱祖国,知道当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对我启发很大,相信所有读者朋友都会有同感的。谢谢王先生!祝您健康长寿,希望我能多多读到您的情感强烈好文章。

  • 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 2021-09-16 00:50

    随着时代步伐的建没的加快我大美邳州和邳城镇等会更加美丽富饶!!为老师大作竖指贺彩!

  • 人生有诗意
    人生有诗意 2021-09-15 21:45

    邳城中学也是我的母校,她培养千千万万的学子,我们梦牵魂绕的地方我每次去都要在门前流连忘返看看物是人非的地方,浮想联翩,,,,,。

  • 菊人
    菊人 2021-09-15 21:24

    感谢邳州文化的编辑老师,邳州,是我魂牵梦绕的第二家乡。那里有洒过汗水的沃土,有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乡亲。祝愿邳州更繁荣,人民更幸福!

  • 琼琼妈
    琼琼妈 2021-09-15 21:00

    那里有青春的足迹,有难忘的是一份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