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氏族谱中有五字诗,叙述汉杰公及后辈几代人创业的经历:“祖辈创业苦,回顾一章章。当年故乡土,黄水遭灾殃。又逢荒旱年,瘟疫伴饥荒。汉桂立大志,入邳把业创。做过逃荒汉,又当卖油郎。廷瑞跑徐州,冻死半道上。尸首无处寻,无奈招魂葬。清明厚葬母,重任他担当。经营香油店,又开百草坊。酝酒又打油,铁货加染坊。店铺十多座,置地在四方。子孙勤耕种,务农又经商。岁月一代代,时光历沧桑”。
从上述可以看出汉杰公当年家乡的壮况来邳后创业的历程。“廷瑞跑徐州,冻死半道上。尸首无处寻,无奈招魂葬”。一幕悲惨心酸的往事仿佛历历在目浮现眼前。在那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廷瑞公做生意将邳州货物肩挑到徐州售卖,又将徐州的商品返往邳州经销。邳州到徐州那时直线距离约150华里左右,按照人的正常行走速度每小时6、7里,一天只能走四、五十里。途中还要乘船渡过大运河及其它河流。单程到达徐州也得四、五天,再将货物售完、釆购返回商品也要需时间,一趟来回不出意外也得十天半个月。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寒来暑往,遇到恶劣灾害天气那就更加辛苦艰难,特别是寒冷冬季、暴风雪天寒地冻,廷瑞公出去一个多月未有音信,冻死半道上(那时村庄稀疏、人烟稀少)。当时遭遇的境况是何等的凄惨,待家人寻找连尸体都没能找到,无奈招魂安葬。
廷瑞公的不幸 、吃苦耐劳的精神激励儿子清明,子承父业发愤努力使家境殷实,母亲去世厚葬母亲。到两百多年后族人迁移祖茔挖开坟墓,仍见清明公母亲的棺木(柏木)油漆还闪亮,陪葬物品充实,可见那时家业已丰厚。后又经几代人努力创业形成油坊、药店、酒铺、刻字、染坊、铁货、杂品一条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彰显老城繁荣昌盛的景象,直到清末民初仍是鼎盛时期,响誉周边,富甲一方。被称为“邳城富商”的十六世祖刘敬修,应战祁家棋王娄凤琪设擂摆阵,以十局分高低,仅以一小步之差输与娄。敬修公仰望娄的棋艺高超,举家迁往祁家与娄结拜,切蹉棋艺传为佳话。
刘氏家族从清乾隆十一年(1746)刘汉桂来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创业到解放前夕,传承维持了二百多年的家业兴旺发展。祖辈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鼓舞子孙后人,为过去繁盛的家族而骄傲、为祖先的创业而感动、为长途迁徙而震憾,为百折而不回壮举而崇仰。珍惜祖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铭记祖训、秉承良好的家风,发扬光大,开拓视野,用勤劳的双手、聪明才智书写人生的辉煌。
后记
当年汉桂公是携长子廷瑞、孙清明来邳。在老家故里还有二子廷佑、廷选,嘱咐:二子不要同逃一处,避免受株连(以传后代延续香火)。如今族谱廷佑、廷选的后人留下失考二字,至今不晓二公后人居住何方。2003年族人在故里续修家谱时,曾有族人长者说:八、九十年前,曾有廷佑、廷选的后人来过故里寻祖,说是居住安徽淮北,还是砀山(没有文字记载、只是传说)。令人遗憾不解的是:即能寻祖到山东故里,故里族人不能不告诉汉桂南徙邳州?那么为何没来邳州寻找自己直系祖辈汉桂、廷瑞、清明公?令人惋惜。如今网络时代若是二公后人看到此文,你们的近亲族人期待你们来访。瞻仰祭奠先祖,汉桂公的祖茔在邳城城山松树林中,告慰祖先在天之灵,共叙骨肉久别分离之情,再圆家族团圆之梦。
评论列表(2条)
感谢:刘波涛老师主编的《邳州文化网》,编发《刘氏家族变迁记》。《刘氏家族变迁记》是老邳州城众多家族史的一个缩影,城里城外还有众多的店铺,反映折射老邳州城的繁华、昌盛景象。
感谢老师、文友们的关注点评。欢迎交流,本人电活:13915048641 微信同号。
精彩纷呈,受益匪浅,支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