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江南运河嘉兴段位于太湖东南的水网地带,是杭嘉湖平原水系的干河,也是京杭大运河自北而南沟通五大水系中太湖和钱塘江两大水系的主动脉。

      大运河流经的嘉兴,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革命纪念地,象征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中共一大会议就是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完成的。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7月30日晚,因突遭法国巡捕搜查,会议被迫休会。此后,“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张国焘、刘仁静、周佛海、包惠僧等,由李达夫人王会悟作向导,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在南湖的一艘丝网船上完成了大会议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8月3日,中共一大闭幕。

  1959年,南湖革命纪念馆根据中共“一大”会议时来嘉兴安排游船的直接当事人王会悟回忆,仿制了一艘丝网船模型,送到北京请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审定认可。后按模型原样仿制了一艘画舫,作为南湖革命纪念船,供群众瞻仰。

      1964年,董必武重来南湖,他登上画舫,感慨万千,挥毫题诗一首:“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彭真1991年3月18日登临纪念船说:“这船不大,但前途远大,有了这艘船,才诞生了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江南运河嘉兴段北起嘉兴秀洲区王江泾长虹桥,南到桐乡崇福镇,流经秀洲区、秀城区、桐乡市境内,全长81.22公里,“隋大业中开运河至嘉兴府城,分支夹城左右”。河流在经过杉青闸端平桥后分流,北面为古运河主流,东南面则为秀水、濠河支流。主流经过北丽桥、城北桥至西丽桥与濠河汇合。秀水在绕城经过濠河、西南湖后与主流相连。运河在北门外的杉青闸原为运河上控制水流的重要设施,建于北宋之前,在管理船只、节制流速和灌溉农田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北片月河古民居小区里,小巷小街迂回曲折,纵横错立,小河、狭弄、旧民居、廊棚在一片不大的区域里,展现了浓厚的水乡古城风貌;鉏家河、鉏家滩、鉏桥弄一带河道虽不宽,但民居很有特色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京杭大运河浙江嘉兴段思古桥(桥的右边是江苏苏州,左边为浙江嘉兴)。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思古桥400米左右处是京杭大运河嘉兴地方海事处安全检查站。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嘉兴段运河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鸟瞰浙江嘉兴段运河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大运河(长虹桥)

      长虹桥在嘉兴市郊区王江泾镇—里街东南。长虹桥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至天启元年(1611-1621),由嘉兴知府吴国仕倡议修建。清康熙五年(1666)重修,嘉庆十七年(1812)再修,太平天国时桥栏石损毁,光绪六年(1880)修复。长虹桥横跨大运河上,是嘉兴市最大的石拱桥,也是大运河上罕见的巨型三孔实腹石拱大桥,气势宏伟,形似长虹。桥全长为72.8米,桥面宽4.9米,东西桥阶斜长为30米,各有台阶57级,用长条石砌置。桥拱三孔,是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法的半圆形石拱。,主孔净跨1 6.2米,拱矢高10.7米;东西两边孔净跨9.3米,拱矢高7.2米。桥边孔两侧有两副对联:一面为“劝世入善,愿天作福”,另面为“千秋永庆,万古长龄”;中孔楹联一面为“淑气风光架岭送登彼岸,洞天云汉横梁稳步长堤”,另面为“福泽长流物阜民安国泰,慈航普渡江平海晏河清”。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长虹桥造型如长虹卧波,往昔天气晴明时,登桥远眺,北之吴江盛泽,南之嘉兴北门外隐隐可见。古人有“虹影卧澄波,登高供远瞻。南浮越水白,北接吴山绿”。长虹桥保存得很好。桥两坡各有57级石阶,用平整的长条石砌成,桥栏也是长条石,用石凿的榫卯联接,朝里侧凿成可供人坐憩的弧形。这里的每一块条石,都可以称之为修洁。1981年10月公布为嘉兴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长虹桥

      长虹桥造型优美壮观,为历代文人称颂,留有“虹影卧澄波,登高供远瞩,南浮越水白,北接吴山绿”等诗句。乾隆下江南时,此桥曾为接驾处。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重筑长虹桥碑记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长虹桥边长虹寺最早名字叫一宿古庵,因南京牛首山高僧法钦去南海弘法路过借宿一宿而得名,乾隆六下江南由苏州去杭州时路过此地看到长虹桥留宿庙里一夜,一宿古庵改名一宿庵,后来孙中山曾站在长虹桥上对嘉兴和湖州的商人发表重要演说募集经费,因此一宿庵被后人改名为长虹寺。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长虹寺内的宝贝很多,有古银杏树,有千年圆镜,有千手观音,有三个地藏殿,有放生池,有院中院万佛楼。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王江泾镇治水纪念亭坐落在王江泾长虹公园内,座北朝南,临水而建。东边是横跨京杭大运河上的长虹桥及始建于唐代的一宿古庵。纪念亭采用古建筑形式,红柱黄瓦、四角飞翘。正上方悬挂着时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旭峥题写的“治水纪念亭”匾额,中间立了一块高2.4米(含底座)、宽1.2米的黑色花岗岩石碑。碑的正面刻着“王江泾集镇防洪工程碑”和题记,后面刻有为兴建集镇防洪工程而捐资的40多个单位和500余位个人名单,立碑时间为1996年12月。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长虹公园位于嘉兴王江泾镇,长虹公园以长虹桥、一宿庵等为核心,展示了公园的唯美人文景观。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嘉兴运河湾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浙北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北部,涉及田北荡、菩提荡、大漾荡、毛漾荡、钉靴荡、蚕溪荡、虎啸荡、北白荡、莲泗荡等 9 个湖荡及相连的河流、养殖塘及古运河北虹桥至王江泾大桥段等区域。总面积696.48公顷,其中各类湿地面积685.81公顷,湿地率 98.47%。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2020年3月18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同意浙江嘉兴运河湾湿地公园晋升国家湿地公园。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国家级非遗“网船会”

      网船会又称“刘王庙会”、“莲泗荡水上庙会”。每年清明和中秋时节,江、浙、沪一带及嘉兴本地从事渔业、农业、运输业的船民,驾船汇聚于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东的莲泗荡,祭祀、会亲、娱乐、商品交易,为江南独特的水上庙会和“渔民狂欢节”。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自南宋以来,王江泾就是江、浙两省交界处的一个丝绸重镇,方圆数十里,“日出万匹”。镇上店坊林立,市街繁荣,被誉为“衣被天下”的丝绸之府。镇东莲泗荡,背靠万顷良田。莲泗荡原名“连四荡”,即四个湖泊连在一起的意思,有东、西、南、北四个入口,分别通往秀洲区油车港镇、嘉善县、江苏、上海和京杭大运河。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相传元朝末年,江、浙一带蝗虫泛滥成灾,官属江淮指挥的将军刘承忠,率领军队星夜赶赴灾区,与百姓一起夜以继日扑灭蝗虫。后因劳累过度,不幸溺死于莲泗荡中。百姓们对其感恩戴德,为其塑像,尊称其为“刘王爷”。莲泗荡畔刘王庙始建于明代,清雍正二年(1724年)敕命祭祀刘承忠,清同治年间加封刘承忠为“普佑上天王”,始称“刘王庙”。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网船会兴起在清咸丰年间,清末民国初时极一时之盛。清光绪年间的《点石斋画报》有一幅直接反映网船会的图画,云:“远近赴会者扁舟巨舰不下四五千艘,长虹桥自庙前十余里内排泊如鳞。”细看画面,水面小舟巨舰,百舸争流;岸边人头攒动,观者如蚁。有文字记载的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庙会,“十八万三千之多的猪头献上神座”,“高高竖着桅杆的大船约有八百余艘,轮船二十四艘,其他汉口船三艘,青岛和香港来的船各一艘,其余小网船和民船更不知凡几”。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八月二十八日庙会,记载有“五十万人虔诚顶礼”,敬献给刘王的纱帽“价值黄金六两”,可见民间对这一庙会的重视程度。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乌镇是一个充满江南水乡韵味的大镇,明清时期的乌镇规模已经超越许多县城,直追府城嘉兴。乌镇发展的因素有许多,而其核心就在于它在杭嘉湖平原以运河为骨干的水网结构中的位置,乌镇是杭嘉湖平原水网西北部的水网中心。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早在南宋时,月河一带商业兴盛,居民四附,形成市井;明清时期,月河街区达到全盛。中街、殿基湾、烟作弄、糕作弄、蒲鞋弄……这些都是当时的旧街名字,它们直观地反映出商业与民居混杂的特点。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如今,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也在这里完美交融,吴越文化、运河文化、稻作文化、粽文化都以不同形态存在。站立桥头,白墙黛瓦间,不知有多少浓缩的历史和故事隐藏于这寻常巷陌之中。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嘉兴三塔,嘉兴古代七塔八寺之一,原茶禅寺前,最早建于唐代,在清光绪二年(1876)重建,毁于1971年,现又重建。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重建后的运河岸边三塔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虹桥位于嘉兴海宁长安镇中街与公庆街交汇处,南北向跨上塘河,为单孔拱形石桥。虹桥长30.7米,宽4.2米,南北两侧有石阶,桥上有石柱护栏,望柱刻石狮,桥中栏板刻“咸丰元年重建”、“虹桥”篆书铭文,两侧栏板则刻有人物故事花纹浮雕。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虹桥始建于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南宋咸淳《临安志》称其为“长安桥”。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五月,梅雨连绵,桥圮。

      咸丰元年(1851),绅士沈楣等捐资依原样重建,并于桥南建东西向引桥,俗名“小虹桥”。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1973年建街道时,拆毁了北踏步和南侧小虹桥。

      1989年维修加固,于桥北建亭立碑。

      2007年再次修缮。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长安闸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为江南大运河交通和军事上的枢纽。宋熙宁元年(1068),长安堰改建成长安三闸,形成复式船闸,此时的长安复式船闸还处于初创阶段。崇宁二年(1103)“易闸旁民田,以浚两澳”。绍兴八年(1138)完善了将累木易以石埭的两次较大工程。此后,船闸与拔船坝并存,大船或载货船经船闸出入,小船或空船则过坝上下塘河。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宋代著名诗人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北上皆经此地,并留有题咏之作。绍熙二年(1191),张提举重修长安闸,并置闸兵20人管理。清中期后三闸废。清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载:“长安堰,在海宁州西北长安镇,宋时建。元至正七年(1347)复置新堰于旧堰之西,今名长安坝,旁有三闸。”明崇祯二年(1692年),撤坝官,拔船过坝开始由堰坝脚夫经营,一直沿袭到新中国成立。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新中国成立后,长安坝归属海宁长安镇搬运工会管理。1966年,长安坝才废人力木绞车而开始用小型卷扬机代替。1983年5月、1984年5月,长安坝两次遭洪水冲垮。1984年11月动工建设15吨级的电动轨道升船机,次年10月正式开坝,随着水运的退化,长安闸坝的航运作用逐渐失去。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长安闸是古代连接不同水系长安塘(崇长港)和上塘河的一个重要枢纽及管理机构,为宋代江南运河三大堰之一,是江南古运河上规模最大的运河设施之一。其采用三闸两澳复式结构,通过各设施的联合运用和严格的管理措施,达到引潮行运、蓄积潮水、水量循环利用的多重工程目的,代表了当时水利航运设施建设的世界先进水平,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价值。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鸟瞰古运河长安闸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长安闸水网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长安闸博物馆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长安闸旁凉亭内,一块高182、宽97厘米、厚10.5厘米的新老两坝示禁勒索碑,碑文楷书约420字。为清光绪八年海宁知州汪肇敏立,记载了海宁州署关于新老两坝坝夫工资规定以及禁止坝夫向过往船只勒索刁难之事项。长安新老两坝位于上下塘河之间,船只由下塘河进入上塘河需要靠人力绞盘拔船过坝,从石碑上的文字,也可见证当时运输的繁忙和海宁人与运河相关的因素。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新老两坝示禁勒索碑碑文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新老两坝示禁勒索碑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王相公堂始建年代无考,坐东朝西,三间开,歇山顶,四周围廊,堂内有塑像。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被头烧毁,后重建,又于1989年被拆除,现残存房基。相传坝夫中有坝头,初为王姓,颇具权威,故祀王相公。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王相公堂遗址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上个世纪中期,嘉兴运河老照片。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勺园是晚清清时期南湖西北岸边的著名园林。勺园之名,不仅在美景,还在名人,以及曾经发生在这里的传奇故事。这里曾经是明末文士、复社巨头之一,明崇祯时吏部官员外郎——吴昌时的私家园林。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整做园林面积虽不大,却到处有楼台亭榭,假山峭削,青松苍翠,池中荷花,岸边杨柳,园中桃花,面对滮湖,北背城壕,烟雨楼台,近在咫尺。园楼相对,形成了一个由湖面为中心的建筑群体,环境相当幽雅。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江南古运河风情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江南嘉兴雨巷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让世界了解运河

          让运河走向世界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

千古运河留遗韵   百年嘉兴谱华章(摄影作者:贾传军)

作者简介

      贾传军 江苏邳州市人,中共党员,现为中国摄影家著作权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士,江苏学习强国平台、中国江苏网、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特约摄影师,江苏省徐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徐州市文旅摄影协会会员、邳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多幅大运河题材摄影作品在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推送,2018年9月《京杭大运河-中运河》入展中国平遥第十八届国际摄影大展个展,《运河上的灯塔(组)》入展庆祝建国70周年“千年大运河美好新家园”在杭州、北京、镇江、等地展出,受到中外观者的高度关注,作者生在运河边、长在运河旁、工作在运河上,对这条古老文明的母亲河有着深厚的感情,多年坚持拍摄运河的点点滴滴,曾三次全程走完京杭大运河,行程万里之多拍摄万余张运河题材照片,制作大运河美篇100多集分享给全国观众。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天佑
    天佑 2021-06-09 07:59

    的确如此!我就生活在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