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民间布艺过去十分普遍,姑娘、媳妇都会做一件二件作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很少有女青年学做布艺、针线活啦。
邳州布艺
艾人。 故名思意,布人中装有艾叶,是双关语“艾(爱)人”,与“爱人”谐音,或称小布人。艾人为儿童挂件的,以示对儿童的疼爱,艾人为青年男女挂件的,以示爱情。做法:剪成6-10厘米长两片“大”字形的白布或有色平纹布,从某一边缝合,留出装艾叶的口袋洞,将其翻过去,使布毛边在内;内装艾叶、香料、朱砂等药物;用少许棉絮裹好要装鼓起来,然后将袋口缝合。上面可用墨笔划出眉眼鼻口等五官,还可用色布或花布剪成兜兜形缝在艾人肚上作兜兜布,女性并在脑后钉上黑线并编成小发瓣,男性在额头上用墨划出发牙子,在头或略后一点再订上挂线,即可挂戴或送人了,艾人做得要小巧为好。艾人可去汗臭,也可嗅香气,又可祛病。艾人一般在端午节缝制最好。
春公鸡春公鸡又叫布公鸡,在打春这天缝制。春公鸡为吉祥鸡,可除(口凿)五毒虫,故尔多为儿童缝制,并钉戴在帽上,或臂袖上。用料:棉絮,有色布(红绿黄蓝黑等色),色线,豆粒或草棒等。做法:剪两片5-8厘米左右的布片,形似公鸡()或元宝形。从一边缝合,留有装棉絮小袋口,将棉絮塞装进鸡肚子内,要塞鼓鸡体为好,将口逢合;给鸡脸钉缝上布圆眼睛(二层布下层略大),线从当中穿钉,留有钱疙瘩作眼珠。鸡头上钉大红色的鸡冠子,布可剪成锯齿形,尾部钉上五色布条式的尾巴,用黄或红布折成三角形鸡嘴,钉在鸡嘴处。嘴钉一小串豆粒子(五个)、意为鸡吃豆;或钉一小串小草棒,意为鸡吃虫。再用一布条围裹在外腰处,下方多余一点布条作鸡腿,便于缝钉帽处或臂袖处。这样一只春公鸡就完成了。鸡吃豆有保护孩子不生“痘”的祈愿,鸡吃虫为鸡吃“五毒虫”而小孩不受害虫侵袭的祈愿。
香荷包 香荷包不仅是一种工艺品,而且内装香料药品可以爽身、去汗臭并健体;又是一种赐赠的信物、情物。香荷包的造形五花八门,式样繁多,有绣球式,有葫芦式,有龙胆式,有鸡心式,有元宝式,有动物式,有藕莲式,有十二生肖式等,以十二生肖和鸡心式较多。材料:针钱布料,香料,棉絮,琉璃珠子等。做法:先在布上(浅色或白色布)画一动物,用色线绣成所需要的花纹,如龙鱼要绣出龙鳞,鱼鳞,达到像生。并按所绣花纹外周(为出缝线边)剪下两片似体形的布料,从一边缝线留出装香料的小袋口,装香料后将口逢合,边缘处还要用色线缝成花边、装饰。如绣球式就不按生肖那样去做了,先做一些附件,然后拼缝成绣球。香荷包上下还要钉一些琉璃珠或线坠饰,使其更好看。依据物件而搭配,香荷包或挂在腰间,或挂在项下、胸前,增加人的活力。
布绣球。 绣球传统的做法是蜂窝绣球和胡椒眼绣球,做工十分繁杂,也十分好看,更显示了姑娘媳妇的心灵手巧。材料:花线、烤子,浆糊、棉絮,各种色布,琉璃珠子等。做法先将烤子剪成若干个圆片。5片左右合在一起,从中间钉几针,使其合体牢固,将圆片相等错位地缝合,使圆片成球形,并成蜂窝洞形。(◇或○);将色布剪成小正方形片,内包棉絮,粘上浆糊,并按装在蜂窝洞内,让其鼓凸。把蜂窝洞一个一个都安上,构成多色或单一色的连瓣眼球。钉装上附件,即线穗子、琉璃珠子或小布鱼等,起到饰坠作用,绣球就算做成了。绣球大的在床头或室内悬挂,小的佩戴在腰间,如果内包香料,还是绣球香荷包呢。
布老虎 布老虎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用黄布剪成虎体形布料内塞棉絮做成,并用墨色画出眉眼口鼻和皮毛色纹的布老虎;头上钉耳朵,屁股上钉一虎尾巴。另一种是绣制的头脸虎子,做法:①先将烤子贴布剪成虎形、脸形,并在上面周边沿缝上金银钱。②再将眼、眉、嘴、牙、耳、须制好,并安钉在虎脸上,用花线绣牢固,做成形为凸眼,张口、巨齿,多须状。③剪两片如虎身形的黄布料,含尾巴,从一边缝合,留出塞棉絮的袋口,塞鼓棉絮后缝合。④将缝绣好的虎头装钉在虎脖颈上,即成布老虎。⑤缝好虎蹄爪,画好虎皮毛便做成了。
布狮子 其做法与布老虎大体一样,只是形体眉眼上要附合狮子的形象,并用黄钱或多色钱在狮头边处装钉成狮头毛发;用黄线或多色线从脖至脊部装钉成披身毛发;尾巴梢也应装成散毛尾发。即要有相似性,又要有夸张性,更要有真实性。脖子处安上弹簧还可以摇头。
布猪布狗 布猪布狗的做法:一般是将布料剪成猪形体、狗形体,或分剪成身子、腿、尾巴、耳四部分;从一边缝合留袋口,用棉絮塞鼓肢体,再把部件合缝一体,成为布猪,布狗,然后贴布或绣出眼睛和嘴等,即做成布猪,布狗。布猪要用黑布,白眼睛;布狗用黄花布,黑花布白眼睛,布猪,布狗缝制成拙笨,温顺、可爱的形态。大的可作幼儿,儿童枕头,小的可作儿童布玩具,柔和而不破碎,儿童玩耍也安全。
针线包 针线包是妇女盛放针的刺绣品,也是室内的装饰品,材料:布料,花线、烤子,棉絮,糨糊。做法:先剪成各四片布料和烤片,上片形如“ ”宝剑铛,下片形如“ ”一滴油或“ ”鼻形,并用糨糊把布烤贴平整,在上面绣上喜爱的花纹或文字,再把下面部件的两片从一边缝合,留袋口塞满棉絮,作插针袋;上部件两片缝合成扁钟式作盖,上留小口,然后在下布件顶端穿挂线,从盖口处穿过作上下拉线挂线,上线一拉可合,捏下部件下拉可开,拉开便于插针、拿针,把针插在棉袋上,再上拉可合为一体,不用可挂在墙上作装饰件。
评论列表(2条)
大作接地气,真民风民俗,写讲到位,大赞!
三年前的夏天,驱车慕名到岔河镇良璧老街拜访邳州民俗专家王汝坤老师,顺便参观他的家庭“民俗博物馆”。感觉王老师没有架子,人是非常的亲和好客,健谈随和知识面较广。那天
引领着我一间屋子一间屋子的介绍他的藏品。
大多数宝贝都是他在四十年前当中学教师时,利用节假日时间搜集而来的。不管是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刮风下雨,都蹬着自行车到周围附近的村落寻觅探宝。对古文物的挚爱几近痴迷。
那些散落民间的古代物件有的已经破碎不堪残缺不全,但经过如坤老师的巧手粘合在一起,成为一件十分完整的作品。有的东西虽陈旧破损留着无用,但王老师都要付点资金兑换,不愿亏待朴实善良的村民。
如坤老师对邳州的民俗历史是有独道的研究,尤其是对秦末西汉初期的时间段历史故事《圯桥授书》里的人物黄石公和张良的考究很有学术价值。还有对古徐国徐偃王和梁王城的历史研究富有见解。
如坤老师还是邳州民间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蓝花布”工艺的传承人。他的老伴是邳州民间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虎头布鞋”的传承人。可谓夫妻二人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