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外“就地过年”,邳州留守老少不孤单!


受疫情影响

今年春节

许多在外务工人员选择就地过年

那么留守儿童和老人

是如何度过这个春节的?

银杏融媒特别策划
新春走基层

带您一起去邹庄镇看一看

父母在外“就地过年”,邳州留守老少不孤单!

父母在外“就地过年”,邳州留守老少不孤单!


学校免费开设兴趣班

2月10日早上8点,在邹庄镇杨庄村的一户人家里,13岁的孙玉琪像往常一样,一早便进入学习状态,客厅墙上一张张奖状,见证了她的努力。

就在此时,邻居给孙玉琪送来了父母寄给她的新年礼物,孙玉琪迫不及待地拆开来,可爱的布娃娃瞬间吸引了她的目光,孙玉琪将布娃娃抱在怀里,久久不肯放下。

父母在外“就地过年”,邳州留守老少不孤单!

孙玉琪的父母在外地从事炒货生意,每个月都会给她邮寄礼物,拆快递也是孙玉琪最开心的时候。今年受疫情影响,父母不能回家陪她过年,这份快递,对她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做完功课,孙玉琪和很多孩子一样,来到学校的教室里,练习合唱和乐器。

父母在外“就地过年”,邳州留守老少不孤单!

孙玉琪当天练习的曲目是《感谢那段日子》,是为了下午的演出准备的,已经合练了一周。她告诉记者:“这首歌曲表达的是孩子对父母的思念和祝福,我会把对父母的思念化作动力,好好排练这个节目。”

父母在外“就地过年”,邳州留守老少不孤单!

据了解,刘沟小学有学生600多名,其中留守儿童500多名,该校为孩子们免费开设了器乐班与合唱班,拓宽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


志愿者一天一探视

与此同时,卞湖村村民孟宪秀正在家里忙着做手工活,钩针、毛线在她的手里仿佛有了魔力,勾勒出美丽的图案。

孟宪秀告诉记者:“我做的是手工抱枕和布艺苹果。过新年就要图个吉利,寓意着平平安安。”

父母在外“就地过年”,邳州留守老少不孤单!

卞湖村的志愿者们也来到孟宪秀家,送来春联、福字作为新年的祝福。据了解,从2月初开始,邹庄镇便要求各村组织志愿者,针对留守儿童、老人等特殊群体,采取“一天一探视”的措施,为老人和孩子送去温暖和关爱。孟宪秀和村里的很多人一样,每天都盼望着志愿者走进家门,与他们诉诉家常里短。

父母在外“就地过年”,邳州留守老少不孤单!

孟宪秀告诉记者:“他们每天都来一次,到家里陪我聊聊天,帮我打扫卫生,看到有什么活他们都会帮忙干,我们有什么困难也可以跟他们说,感觉像是儿女就在身边,非常贴心。”

父母在外“就地过年”,邳州留守老少不孤单!

“云关爱”架起“连心桥”

除此以外,邹庄镇还依托国家“雪亮工程”平台与中国电信共同开展“云关爱”工作,在全镇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村民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务工,通过手机APP就能看到自家周边的实时监控视频,不仅提高村民的安全感,也拉近了时空距离。这不,孟宪秀就通过家中的监控视频,与儿子通了话。

父母在外“就地过年”,邳州留守老少不孤单!

孟宪秀告诉记者,自己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也不会用手机视频通话,家中装上了监控,于她而言既安全又便利:“有什么想说的,就对着监控视频直接说,儿子那边就能看到,非常方便。儿子也可以通过视频,晚上督促孙女学习,非常好。” 


“老少”牵手迎新春

2月10日下午两点,在邹庄镇刘沟小学的一间教室里,老师、学生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即将开始的演出。随着老人和家长组成的观众队伍陆续入场,一场精彩纷呈的迎春汇演拉开帷幕。

父母在外“就地过年”,邳州留守老少不孤单!

合唱曲目的歌词字字入心,演出过程中,不少观众落下感动的泪水,纷纷为孩子们送上掌声。

演出过后,校方为孩子们送上了课外书籍,孟宪秀则把早前缝制的抱枕和苹果送到了孩子们的手上。孙玉琪收到了绣满红色玫瑰花的抱枕,非常喜欢:“这个太漂亮了,我非常喜欢,我要把它放在床头陪着我,谢谢孟奶奶”

父母在外“就地过年”,邳州留守老少不孤单!

孟宪秀觉得今天孩子们表现的非常棒:“今天的演出太感人了,孩子们表现很好,我有很多时候,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与这些孩子一起度过这个春节,很温暖,也很高兴,我们就是一家人。”

父母在外“就地过年”,邳州留守老少不孤单!


编辑:周双双
融媒体记者:王忠源、杜洋、陈展博
摄影:张子莹
责编:黄扬、朱昱

审校:王新红
监制:
赵源

总监制:徐希之


父母在外“就地过年”,邳州留守老少不孤单!

记得点个父母在外“就地过年”,邳州留守老少不孤单!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邳州银杏甲天下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