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木渎楼

作者:徐敬军

月满木渎楼
2025年11月3日晨,五点刚过,我便比往常早起——沪上老友将临,兴奋得竟夜不能寐。天微蒙,小区的夜灯尚未阑珊,南门外的早市已人影绰约,老农们挑来带着晨露的鲜蔬,在道旁一字排开,静待食客甄选。

漫步至方洲公园小学桥头,喜鹊在枝头喳喳啼鸣,东西向的小河如镜,映着绿树灯影,水中央浮沉着蓝天的彩云。抬眼望东方,旭日微醺染红河天,漫天祥云形似菊瓣,在苏州奥体中心上空铺展。园中的桂树正吐露芬芳,今夏久旱高温,让八月桂迟至九月绽放,恰应了“迟桂更香,老友更贵”的意趣,似是专候贵人登门。

此番从上海而来的,是我在邳州市农行的老友顾遵亚。他长我一岁,1954年属马,我俩曾在营业一部共事八载——他任内勤主任,执掌内勤要务,我做外勤信贷,奔波城乡之间。他为人正直忠厚,工作兢兢业业,业务水准在全县农行堪称翘楚,我们所在的部门既是“三铁”单位,亦是县行先进,信贷资金占全行九成,收贷放贷与内勤服务皆忙得热火朝天,而顾二哥的内勤工作,向来是众人称道的标杆。退休后,他夫人在北京帮长子带孙,他则在上海照料次子家的一双儿女,此番得空前来,正是为了探访大运河苏州段,续圆他从运河源头走到尾的心愿。

他是江苏省邳州市大运河文化研究会的会员,对这条母亲河一往情深。这份痴迷并非一时兴起,而是自幼浸润的情结——在运河里洗澡抓鱼、驾船嬉闹,喝运河水长大,食运河鱼果腹,耳畔是运河船歌与传说,心中印刻着运河支队抗日的峥嵘故事。这条古老的河流,早已淌进他的心灵深处。

我赴唯亭相接,他从上海乘地铁11号线转苏州11号线,一路直达昆山至苏州的终点站。上午十一时,久别二年的老友终得重逢,一个紧紧的拥抱,道尽所有牵挂——上一次相聚,还是在冰封北国的开封府,我们同赴东京梦华《今古传奇》十年全国写作表彰大会。光阴似水,倏忽两载,人生本如逆旅,岁月长河中不过浪花一朵,唯有夕阳正好时,更该珍惜这风平浪静的欢娱时光。

我们乘三号线转五号线至方洲公园站,我骑电动车载着顾二哥,前往我刚装修完毕的新家。130余平的十八楼,家电家具皆为新置,二哥赞不绝口。九年租房岁月终告结束,卸下高额房租的重担,总算有了属于自己的安乐窝,得以尽享这份幸福港湾的温馨。

正午时分,我们赴奥体中心商业大厦三楼的确蓝饭店就餐,我家属早已在此等候。三人点了六道菜,取“一路大顺”之意:一盘阳澄湖大闸蟹,寓意日子红红火火;一盘苏州“三白”之一的白虾,尝尽江南鲜醇;一盆猪腰炖汤,为男士补精益气;再加一盘冷拌牛肉佐酒……我俩斟上石斛美酒,细说今日相逢之喜,共叙别后两载的思念。饭后在壮观的奥体中心留影,满园桂香沁人心脾,这里每逢晚会赛事,便会人潮涌动、欢歌如潮,优美旋律久久回荡在晴空之下。

短暂游览后,我们乘五号线直奔木渎古镇,好友了然于心早已在此等候。四十分钟车程转瞬即逝,从木渎古镇街西口出站,便踏入了这座拥有两千五百年历史的江南名镇——康熙三巡、乾隆六下江南,皆曾为这里的山水倾倒,御码头的碑刻,铭记着帝王的足迹。古镇依东西向小河而建,无数小桥连通南北街巷,古色古香的韵味扑面而来,游人如织,挤满了每条幽深小巷。顾二哥用手机导航,我们循着指引前往“来碗米酒”老店,问过店家于老师,便在人潮中缓步前行。夕阳斜照灵岩山,洒在古街与游人肩头,不寒不燥的时节里,桂花与菊花的清香交织,令人神清气爽、意气风发。

于老师已在店门笑迎,虽是初见却一见如故。不多时,我邀约的、顾二哥老年大学的东北铁哥们黄哥也如期而至。在于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遍览古镇风情——严家花园的精巧雅致、虹饮山房的“民间行宫”遗韵,无不彰显着木渎的人文底蕴。

晚宴设在“来碗米酒”的小楼之上,宽大的餐桌配着雅致的环境,竟生出“独上高楼,望断江南路”的诗意。美馔佳肴、醇香米酒、知己良朋、清幽小楼,交织成满心欢喜。菜香、酒香、桂花香萦绕鼻尖,沉醉在这江南名镇的夜色里,真是快意满足,恰应了“今生有酒今生醉”的酣畅。酒足饭饱后,我们到楼下西侧歌厅喝茶欢唱,旋律在古街上悠悠回荡,对面店家的小姑娘也赶来凑热闹。四人轮流吟唱,四轮欢歌过后,我们早已沉醉在歌声里,沉醉在姑苏古城的月色中。

11月4日清晨七点,我们乘172路公交车至阳澄湖大道东站,转乘三号线地铁,九点半左右抵达横山站时,了然于心老师已驾车等候多时。她昨夜十二点前刚发表了《姑苏邀约:米醺醺然之夜》,今早又特意请假赶来接送,这份情谊令人感念至深。同行的还有她的发小华华医师,四人结伴,开启了今日的运河寻踪之旅。

第一站是全国著名的大运河保护地——宝带桥。这座别名“长桥”的古桥,南北横卧于大运河与澹台湖之间的玳玳河口,53孔石板连成一串,与古运河平行,水面倒影相映成趣,堪称奇观。漫步千年石桥,仿佛能触摸到大运河的脉搏。桥畔的运河十景走廊,镌刻着历代文人的题咏,元释善往的“白鹭下秋色,苍龙浮夕阳”,明许无锡的“宝在桥头开醉眼,江南诗景在姑苏”,字字句句皆道尽此处风光,令人流连忘返。
月满木渎楼

中午,我们在一家美味火锅店就餐,色香味俱全的菜品与贴心周到的服务,让人回味无穷。

第二站,我们前往大运河苏州段的入口——望亭。运河两岸芦花似雪,枫叶红胜二月春花,往来如梭的现代化大泊船取代了旧时小船,古老的河道上,正上演着新时代的水运繁华。不知名的彩虹草染红了河滨,我们在此定格了诸多欢声笑语。

第三站抵达盘门时,已近黄昏,园内依旧游人如织,不乏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在塔下留影。城楼之上,顾廷龙老先生题写的“水路萦迴”四个大字苍劲有力,诉说着这座伍子胥所建的苏州八大门之一的军事与水利传奇——不同于全国多数地区纪念屈原,苏州人吃粽子,正是为了缅怀这位筑城先贤。我已是第四、五次陪人来访,此前一次恰逢苏州庆七一,盘门内千人红歌大赛,小红旗舞动成红色的海洋。此番暮色中的盘门,风景依旧,更添了几分静谧之美。

走出盘门时,街灯已然亮起,五彩缤纷的灯火照亮夜空,扮靓了整座姑苏城。于老师将我们送至五号线地铁口,依依惜别,万般不舍。感谢她两日来的悉心陪伴与辛苦操劳。

桂香袅袅,情谊绵长。朋友如寒夜明灯,纵使相隔千里,真情亦能消融冰霜。正如迟开的桂花更显芬芳,历经岁月沉淀的友谊,愈发坚贞不败。月满木渎楼,情满姑苏城,这段相聚的时光,终将成为我们心中最珍贵的回忆。

(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