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精细化管理既要做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大文章”,也要抓好农村垃圾收运、镇容镇貌整治等“小细节”。市城管局积极作为,加速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实现变废为宝;同时大力优化农村垃圾收运体系,推动执法力量下沉,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治理新路径。
垃圾“变形记”
废料成资源
当前,我市正全力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进程。位于赵墩镇复兴南路东侧、311国道东南侧的建筑垃圾消纳场项目,已完成主体与附属工程,进入设备安装收尾阶段。

该项目由恒润集团与城管局共同打造装修垃圾和建筑垃圾“收、运、处”一体化体系。居民的装修垃圾与建筑垃圾,将由城管局下属环发公司统一收集运输至消纳场,再由消纳场进行资源化处置。
邳州市恒润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润丰公司负责人袁振介绍:“场内的‘三线合一’一体化设备是处置核心。通过多级拆分、多级破碎工艺,能够精准处理拆除、工程、装修三类建筑垃圾,产出骨料纯度达98%以上。处置完之后这些建筑垃圾可以用于建筑领域资源化再利用,例如路基垫层、海绵城市建设等。”

项目投用后,年处理规模可达30万吨,其中拆除垃圾20万吨、装修垃圾与工程垃圾各5万吨,将大幅提升我市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为我市“无废城市”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乡村“美颜法”
垃圾有归处
城乡环境治理,不仅着眼于“大宗垃圾”的处理,还体现在“家门口的细节”之中。在赵墩镇澎湖村,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收集点成了村民眼中的“环境守护者”:公示牌上清晰标注着垃圾类别、清运频率、负责人与保洁员联系方式,还有详细的垃圾收运路线图,右上角的二维码更藏着“智慧管理密码”。
市城市管理局环境卫生管理科科长杨磊介绍:“村民扫描二维码,就能了解全村的环卫工作情况,包括保洁员数量、收集点位分布等,还能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这个垃圾桶很实用,周围干净整洁,也没有蚊蝇。”赵墩镇澎湖村村民刘归芹说,“垃圾桶有盖,垃圾天天清运,既方便又卫生。”

今年以来,市城管局对农村垃圾收运体系进行了全方位优化,构建“市、镇、村、组”四级联动机制。
杨磊表示:“目前,已建成近6000个垃圾收集点,预计11月份能全面完成建设任务。这些点位既满足了村民投放需求,也提升了农村环境面貌。”

力量沉下去
破解治理“堵点”
城市治理的成效,关键在于能否精准破解“堵点”问题。今年5月,市城管局在土山、官湖设立镇容镇貌整治试点,逐步组建5个执法中队下沉乡镇,辐射全市21个镇街,整合执法力量,破解“单镇执法人员少、效率低”的难题。目前,已组建7个执法中队下沉镇街与小区,构建起全域高效协同的执法格局。
市城管局综合行政执法二大队大队长田维东介绍:“通过整合执法力量,实现联动执法、相互学习。我们还开展法律文书、执法程序等培训,有效提升基层执法能力,推动镇容镇貌整治取得实效。”

近年来,市城管局紧扣“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 三条主线,开展“双创双服”行动,以创新城市管理、创优营商环境,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实际成效赢得群众支持。
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韩涛表示:“我们将坚持‘党建红’引领‘城管蓝’,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城管人的辛苦指数,换取全市人民的幸福指数,为邳州高质量发展贡献城管力量”
记者 / 胡敏 温涛诚(实习)
摄影 / 陈国政 崔亚
编辑 / 杨梦凡 责编 / 裴培
编审 / 张瑞 监制 / 彭严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