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让一切文化创新创造源泉充分涌流,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应有之义。强化规划引领,确立文旅发展新方位。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十五五”时期“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的发展目标,对文化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市文旅系统党员干群和文艺工作者纷纷表示,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以文化创新赋能社会文明提升,在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奋斗和实践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思想引领
筑牢精神根基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既是“十五五” 时期文化建设的行动纲领,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支撑。深耕文化沃土,绘就文化发展新图景。全会擘画的宏伟蓝图以及明晰的实施路径,为我市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路径指引和根本遵循。
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袁涛表示:“市文体广旅系统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推动全会精神在文旅领域落地生根,紧密结合邳州文旅发展实际,科学编制‘十五五’文旅发展规划。在繁荣文化事业上用劲发力,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繁荣文化艺术精品创作,推进文体旅游公共服务城乡均衡发展,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持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在提振文旅消费上用劲发力,深化‘文旅+百业’,着力培育农文旅体商融合、沉浸式体验消费等新场景,强化对外宣传推广,持续开展重大文旅活动,不断擦亮‘五彩之境 大美邳州’品牌,为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贡献文旅力量。”
普惠于民
推动艺术普及

文化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对文化传承、发展、弘扬具有鲜明的促进作用。肩负着群众文艺辅导的重任,文化馆在组织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时,如何切实提高群众文艺辅导质量,发挥其文化引导性作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做出了明确的规划指引。
邳州市文化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李传玉说道:“全会擘画的‘十五五’时期发展蓝图,为我们未来的文化事业五年的新征程甚至更长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基层文化馆人,我们要以全会指出的‘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为指引,将全会精神全面融入工作中。立足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坚持以全民艺术普及为核心,打造优质品牌项目、优秀舞台作品、创新非遗传承等,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乡村文化阵地,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依托‘百姓大舞台’‘免费培训’‘非遗进景区’等项目,以‘文化点单、接单、送单’等创新服务模式,努力实现全民文化无门槛、全覆盖。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运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打破时空限制,坚持惠民宗旨,让非遗传承与村民增收、乡村治理相结合,通过非遗工坊、文创产品等带动群众参与,真正实现‘非遗赋能乡村,文化点亮生活’。”
价值引领
传播正能量

相较于文化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层文化服务机构,近年来,其相关阵地的建设工作也一直在邳州持续推进。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497个,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核心。今年以来,各级阵地已开展各类文化文艺活动近6000场。
锚定“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的发展目标,如何进一步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平台作用,推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深层次走到群众的心坎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了方向和路径。
邳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业务负责人高毓表示:“全会提出‘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这为新时代新征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充分依托邳州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作用,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践行新风尚、传播正能量,为实现社会文明程度提升贡献邳州力量。”
匠心传承
坚护历史文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民族认同与文化多样性。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高的要求是激励、也是鞭策,更加坚定了我市非遗匠人们用匠心守护传承文脉、以创新赋予“老手艺”新生的信心与决心。
邳州纸塑狮子头第七代传承人石微微说:“通过对全会关于文化方面内容的学习,让我深受鼓舞。作为邳州纸塑狮子头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我将按照全会关于文化创新创造和繁荣文化事业方面的要求,继续做好邳州纸塑狮子头的工艺创新和推广工作。首先要不断学习,把一些好的制作工艺融入到技艺中来,让艺术作品更加多样化。同时,通过网络、媒体宣传非遗文化,利用寒暑假,对前来参观的大中小学生现场展演制作过程,并给他们讲解邳州纸塑狮子头的历史文化和用途。此外,我们要利用闲暇时间,多多走进社区校园,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非遗,把这门手艺发扬光大。”
扎根课堂
教育融合焕发新生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并对“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进行了强调。教育作为文化强国的“种子工程”,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文化的创新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特色文化进校园活动,戏曲、剪纸、花鸟字等越来越多的传统艺术也借此机会得以走进课堂,走到孩子们的身边。锚定目标再出发,全会关于文化发展方面的新要求,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福州路小学戏曲社团老师刘静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为一名戏曲社团的教师,通过学习领悟全会精神,汲取了奋进的智慧与力量,更加坚定了我前行的脚步。福州路小学作为民间艺术进校园的传承基地,我校的戏曲特色文化已经从社团化走进课堂、走向课程,通过课程化建设,每个学生都受到了传统艺术的熏陶。接下来,我会把全会精神深刻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以更加精进的教学水平、更加多样的曲种唱腔,促进戏曲教育融合创新,让戏曲艺术,尤其是咱们本地的柳琴戏等特色文化艺术,在传承中发扬光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力,是文化繁荣兴盛的活力源泉。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邳州必将持续聚焦提升文化原创能力、营造良好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通过有效调动各方面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讲好邳州故事,传播邳州声音,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文化动力。
记者 / 朱芷萱
摄影 / 张强 韩林 王自江 陈国政
编辑 / 卜非凡 责编 / 裴培
编审 / 张瑞 监制 / 黄新磊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