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邹庄镇的凰奇草编加工厂,展厅内,各式草编手提包整齐陈列,或简约素雅,或精巧别致,让人眼前一亮。
黄琪向记者介绍:“手工编织后,我们会进行二次加工,最上面这些款式的流程更复杂,都是一针一针勾出来的。我们每年都会推出新品,现在共有一百多款。”

黄琪的草编事业深受父母影响。婚后,她租下村头两间仓库起步,从简单工艺品做起,后转型手提包加工。不久后,一份来自义乌的订单,为她的草编事业带来转机。为精准贴合市场动态,她主动参与行业学习与交流,并将产品升级为手工定制款,不断推出新品,逐步扩大客户群,成功吸引国外客商。随着订单激增,她租下多间门面房扩大生产,并结合不同国家的地域文化特色,量身定制差异化风格的草编产品,产品远销西班牙、巴西、美国等海外市场。
黄琪说:“我们会根据不同客户的喜好、各个国家的流行趋势来调整编织款式,比如印度客户喜欢色彩鲜艳的款式,我们就会搭配彩色元素;有些国家的客户偏爱贝壳装饰,我们就会在产品上点缀贝壳。现在一个月的发货量在600多件。”

“自己富不算富,乡亲共富才是真富”。黄琪还探索出“分散加工+集中精加工”的模式,在邹庄、港上等镇设立代加工点,每个代加工点找一名管理员,负责给工人分发材料、回收半成品,再统一送到厂里进行组装质检。
邹庄镇邹庄村代加工点负责人徐艳说:“现在一天要分发几百斤原料,每个月能完成7万元到8万元的货量。”

今年,在镇村两级的帮助下,黄琪搬进了新厂房,目前厂房工人有30多名,加上8个代加工点的人员,共带动近500名乡亲就业。
村民张清梅说:“这活挺好干的,来了之后都有人手把手教,学会了就很轻松。手快的话,一个月能挣3000元。”
从村头的小仓库,到连接国际市场的新工厂;从一个人的创业梦,到一群人的增收路,黄琪用一根根草绳,编织出了乡村振兴的温暖图景,让“小草编”真正做成了带动乡亲共富的“大产业”。
“接下来,我们准备参加一些展会,直接对接国外客商,把生意做得更大。自己创业挣钱固然开心,能带动这么多人赚钱,我心里更踏实。”黄琪如是说。
融媒体记者:李索雅 温涛诚(实习)
摄影:王自江
编辑:卜非凡
责编:郑惠珠
编审:南冰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