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2日,在邢楼镇范墩村,村民刘宁站在自家的玉米地头,关注着秸秆粉碎机的工作情况。这两天天气转晴,他准备将小麦种植下去,在种植之前,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田地里玉米秸秆的问题。
刘宁说:“我家有30亩地,人工收集秸秆的话,每天只能收集一亩,用粉碎机几小时就完成了。”
据了解,今年玉米倒伏现象增多,倒伏后的玉米很难用收割机械进行收割,村民只能采取人工收割,因此田地里存留了大量的玉米秸秆。为此,范墩村积极组织秸秆粉碎机,及时将秸秆粉碎还田。
范墩村党支部书记郁坤介绍:“我们村一共有秸秆粉碎机10多台,保证小麦能够及时种植下去。”
今年秋收季,邢楼镇统一调配全镇151台秸秆粉碎机,按照玉米、水稻收割时间的不同,合理安排工期,按照“不漏一个村,不留一块田”的要求,全面落实秸秆还田工作,在源头上控制焚烧秸秆的行为。
此外,邢楼镇还在各村居设置了秸秆禁烧看护点,安排工作人员轮流值守,堵住细节漏洞,确保对露天焚烧秸秆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

在耿庄村秸秆禁烧看护点,记者看到,灭火器、铁锹等器材一应俱全,两名看护人员,一人定点值守,一人下地巡查,守牢禁烧防线。
耿庄村副主任刘亚介绍:“我们设置了4个看护点,看护时间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
除了看护点,针对零散地块、边坡地所产生的秸秆,该村还设置了两处秸秆临时存放点,并安排专人管理、转运,确保秸秆禁烧无死角。
此外,邢楼镇还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禁烧工作的第一道关卡,通过安排宣传车、悬挂条幅等方式进行宣传,营造“人人知晓、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融媒体记者:吕立三
摄影:陈超群
实习生:温涛诚
编辑:程智
责编:郑惠珠
编审:南冰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