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具”耕出增收路!

当前,直播带货成为电商领域较为流行的销售模式之一。围绕拓宽销售渠道、助农增收的目标,邳州市通过组织直播培训、打造电商基地等举措,推动更多农特产触“网”上云,不断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和群众收入,走出了一条产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子,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村民变主播

田间地头里的“增收新路径”

“这是刚烀好的黑咸菜,今天下单,就能给家人们立刻发货……”

“新农具”耕出增收路!

在邳城镇城西村的“直播带货基地”,带货主播将直播间设在了咸菜、盐豆等特产制作现场,线上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品下单,流程熟练紧凑、配合默契。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基地的主播均为当地及周边村的村民,他们在劳作之余上线带货,不仅让村里的特色产业蒸蒸日上,也为自己增加了一份收入。

“这里离家近,不耽误照顾孩子和家人,一场直播下来能收入200元左右,我感觉很满足。”村民纪传永说道。

“新农具”耕出增收路!

一边是直播现场源源不断的订单,另一边工人们正忙着装箱发货。酱菜产业是城西村的主打产业之一,此前主要以线下销售为主,存在销售渠道窄、村民收入有限的问题。

为带领村民闯出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城西村以村集体“带地入股”的方式,招引电商企业入驻,共同打造集酱菜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直播带货基地,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有力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不久前,基地负责人李锦还成功入选“全国农村电商带头人”典型案例。

“新农具”耕出增收路!

城西村电商基地负责人李锦说:“一年销售额达两千多万元,单日最高销量约4000单,合作农户70余户,普通农户年均增收两三万元。”

支部搭平台

政企联动拓宽“销售新渠道”

“新农具”耕出增收路!

在城西村直播带货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燕子埠镇也借力网络提升知名度、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在这里,网红主播等带货人员走进田间地头,推广特色农产品。

“燕子埠镇物产丰富,农产品品质优良,做直播也是想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让更多人知道邳州、知道燕子埠。”带货主播王齐表示。

“新农具”耕出增收路!

今年4月以来,围绕乡村振兴“双增收”目标,燕子埠镇组建了“支部书记+网红主播+农场主”的销售团队,由16个村的村书记轮岗直播,网红主播协助直播。目前已开展助农直播20余次,参与“徐州赶大集”直播带货活动1次,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售手工煎饼3000余斤、山麦面粉2吨、草鸡蛋1000箱。

“围绕电商直播,我镇将继续丰富农产品种类,新增蜂蜜、甘薯等新品种;做响品牌效应,通过‘苏燕’‘燕大嫂’‘喜儿’等品牌讲好家乡故事、唤起儿时记忆;进一步壮大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销售量。”燕子埠镇武装部长梁会梨表示。

数字赋新能

多部门协同激活“发展新引擎”

邳城镇、燕子埠镇电商产业的蓬勃发展,是邳州市以新业态振兴乡村的一个缩影。如今,直播带货让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主播变成“新农人”。在邳州市,除了村民、网红主播、村干部走进直播间化身“推介官”,直播带货农产品外,不少部门单位也积极行动,利用电子商务新平台助农增收。

例如,市融媒体中心对接各乡镇,将更多特优农产品推向直播间;市商务局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积极开展“支部+电商”强村富民行动,帮助村干部和村民掌握电商运营、直播带货、品牌营销等核心技能,实现“一村一主播、一村一品牌”。

“新农具”耕出增收路!

推进乡村振兴,数字化赋能是重要路径之一。当前,在电商浪潮的推动下,我市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电商经济量质齐增,走上发展“快车道”。截至目前,全市开展电商零售业务的企业达1692家,网络零售平台店铺16817家,网络零售从业人数达8264人;今年1-8月,全市网络零售额30.9亿元,同比增长26.7%。

记者 / 鲁瑞宝 
摄影 / 赵胜海 苏飞
编辑 / 杨梦凡 责编 / 裴培
编审 / 张瑞 监制 / 彭严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