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其天性,方得真健康

作者:刘同富

顺其天性,方得真健康

提及健康,世人多执着于“刻意求之”:晨起强练一小时、餐餐精准控热量、睡前必服助眠剂,却往往陷入“越养越虚”的困境。实则真正的健康,从非拧巴的强求,而是对身心规律的“顺其自然”,是与生命本真的和谐共振。

顺其自然的健康,是顺身体之“需”,而非逆本能之“欲”。古人云“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讲的从不是刻板的规矩,而是顺应身体的信号调整作息。饿时进食、困时入眠、累时休憩,本是生命自带的“健康密码”,可如今许多人颠倒昼夜、饥饱无常,用意志力对抗生理规律,即便补再多营养、练再久身体,也难抵根基的损耗。就像田埂间的庄稼,顺应四季播种灌溉方能茁壮,若强行反季栽种,纵是百般照料,也难结出好果实。身体亦如此,尊重其需求、跟随其节奏,才是养护的根本。

顺其自然的健康,更是顺心灵之“序”,而非扰情绪之“宁”。如今“焦虑式养生”成了常态:测一次血压偏高便惶惶不可终日,查一次体检报告便四处寻医问药,心灵的不安远胜身体的微恙。中医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之说,不良情绪的内耗,远比偶尔的作息偏差更伤健康。顺其自然,便是接纳心灵的起伏:有忧时不必强装豁达,学会疏导;有累时不必硬撑坚强,允许放松。就像流水遇石会转弯,而非硬冲硬撞——心灵得以舒展,情绪得以安放,身体的气血才能通畅,健康的屏障才会稳固。

当然,顺其自然从非“放任自流”的懈怠,不是想吃就吃、想躺就躺的放纵,而是“知规律、顺规律、护规律”的清醒。顺应食欲,是选择清淡滋养的食物,而非暴饮暴食垃圾食品;顺应惰性,是允许偶尔休憩,而非长期躺平不动。它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智慧:不为难身体去承受超出极限的负荷,不强迫心灵去接纳无法释怀的过往,在“顺”中守底线,在“然”中求平衡。

世人总在追逐健康的“捷径”,却忘了最朴素的真理:生命自有其节律,健康从非外求的“奢侈品”,而是顺应天性的“日用品”。放下刻意的强求,倾听身心的声音,顺其规律、随其本心,方能在岁月流转中,守住那份不疾不徐的真健康。

(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