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条主线 扛起使命担当|邢楼:闲置资源“生金”记

今年以来,邢楼镇锚定乡村振兴总目标,以“村企联建” 为核心抓手,深挖各村资源潜力,巧解闲置资产“沉睡”难题,通过精准招商、多元合作推动项目落地生根,不仅激活了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也走出了一条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闲置资源“活”起来了

聚焦三条主线 扛起使命担当|邢楼:闲置资源“生金”记

走进北邢楼村一处由闲置校舍改造而成的服装加工厂,机器运转声与针线穿梭声交织在一起,村民们正熟练地裁剪、缝制和熨烫,一派繁忙景象。

“在家门口的服装厂上班,每个月能挣几千元,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生活更踏实了。”正在缝纫机前忙碌的村民王大姐笑着告诉记者。

这片热闹的生产空间,曾是长期闲置的校舍。今年3月,北邢楼村“两委”班子主动作为,依托乡贤资源牵线搭桥,成功引进一家服装加工企业。通过对校舍进行翻新改造,昔日安静的校园变成了标准化生产车间。

这种“村集体搭台、企业唱戏、村民受益”的模式,既盘活了闲置资产,为村集体带来了稳定收益,也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实现了多方共赢。

“我们与企业达成‘土地入股’合作,村里每年可获得4万元分红,这笔收入将用于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北邢楼村党支部书记季洪飞介绍。

特色产业“火”起来了

同样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实现发展的还有邢楼镇长沟村。与北邢楼村不同,长沟村以“特色产业”为方向,通过“亲情招商”成功引进徐州十二乐坊科技有限公司。该企业主要生产销售乐器产品,自今年6月进驻以来,生产设备迅速到位并投入运行,目前正加紧完成一笔长笛订单。

聚焦三条主线 扛起使命担当|邢楼:闲置资源“生金”记

“该企业年产长笛30多万支,每年为村集体带来4万多元收入,带动30多名村民就业。”长沟村党支部书记许洪夫说。

能人回乡“干”起来了

在邢楼镇平滩村,“村企联建”走出一条“引能人、兴产业”的特色发展之路。该村积极联络本村在外发展的能人大户,以乡情为纽带,以发展机遇为吸引,成功促成能人返乡创办徐州坤金瀚木业有限公司。村里全力协调土地资源,保障企业顺利落户。针对近期多雨天气,平滩村提前完善厂区排水设施,确保企业按时投产。

“预计10月底完成全部建设,11月正式投产。投产后将开通两条生产线,主要生产电梯护架和仿古木刻纹产品,年产值预计达1100万元,可带动本村35人就业。”平滩村党支部书记朱海表示。

从闲置校舍变身生产车间,从零散土地转化为产业基地,邢楼镇“村企联建”模式已实现多点开花、全域推进。

截至目前,全镇已成功盘活6处闲置校舍、7500平方米闲置厂房与用地,新建2600平方米标准厂房,引进徐州十二乐坊、飞奥新能源、坤金瀚仿古木业等9个项目,涵盖乐器制造、服装加工、新能源电池、木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累计为本地村民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实现了“闲置资源变资产、村民务工变就业、集体增收变致富”的转变。

聚焦三条主线 扛起使命担当|邢楼:闲置资源“生金”记

邢楼镇副镇长刘婉表示:“我们将继续深化‘村企联建’模式,推动合作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同时持续优化服务保障,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手续代办、矛盾调解等‘一站式’服务,吸引更多优质资源汇聚邢楼,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记者 / 李索雅 陈国政
责编 / 裴培
编审 / 张瑞 监制 / 彭严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