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浪的中秋

作者:王成武

顶浪的中秋

雨丝斜织,细密如愁。我们在树荫间辗转,待一套杨氏太极拳收势,雨势已然滂沱,枝叶再也撑不住这满穹的湿意。没带伞,便暂避到大运河边市民活动中心的走廊下。

远远望见妻子撑着伞,手里还拎着两个鼓囊囊的小桶,脚步都透着轻快。近了才看清,一桶是鲜活蹦跳的运河河虾,另一桶则盛着各色杂鱼——鳑鲏、趴地虎、白条、刀鳝,尽是些在大邳运河边长大的人魂牵梦萦的老味道。

我心头一暖,她比我更记挂着这场相聚。大弟、二弟、三弟,还有妹妹一家,连同小辈们,如今都在京城落脚,却总念叨着老家那口“运河杂鱼混烧”——木柴文火慢炖,再配上骆马湖鸭蛋卧的荷包,那滋味,是刻在骨子里的乡愁。

为了这口念想,妻子连着几天凌晨四点就起身,顶着瓢泼秋雨往三岔河市场跑,却都空手而归。如今桶里有了鱼,我心里忽然一动:运河定是涨水了。来不及多等,便匆匆往大运河湿地公园赶,想再碰碰运气,寻条像样的鱼添道菜。

先瞥了眼公园西侧的冬泳基地,往日的平台已被水淹没,只瞧见个肚腹微隆的汉子刚从水里上来。这时候还敢游?难道水势不算大?

从西门进园,沿着栈桥慢慢转悠,目光不住在水面上搜寻。脚下湿漉漉的,平日里干涸的水塘,此刻竟与运河连在了一起。一股急流涌进来,水面上的白条受惊似的跃起,溅起的水花里,仿佛都带着古运河的旧时光。

塘边,一位女子正麻利地将一条黑鱼塞进兜里,鱼身扑腾的动静,惊得周遭的鱼群四散逃开。我暗自叹道:来晚了!往常这样的黑鱼,总能被我遇上。那黑鱼在她兜里还不安分地蹦着,看得我心里直痒痒。

绕着水塘转了两圈,满塘的水都连着运河,细流潺潺间,只闻得到淡淡的鱼腥味,却只看见几条白条和趴地虎在浅处乱窜。再抬眼时,女子已支起了视频架,拎着黑鱼对着滔滔河水录制,浑浊的水都漫到了膝盖,她却半点不惧,眼里满是收获的欢喜。

歪柳树上,几只花喜鹊喳喳地叫着,打破了雨雾的沉寂;一群白鹭舒展翅膀,贴着彩虹桥的弧线掠过。桥上车流疾驰,一辆小货车的雨布被风掀得“扑噜”作响,转眼便消失在水雾尽头。

忽然,“莽莽——莽莽——”的船笛声从彩虹桥下传来。雾蒙蒙的水面上,两条大推船齐头并进,正顶着汹涌的流水往上游冲,像是在争抢着回家的先机。很快,一艘白色交警船跟了上来,喇叭里的警示声不断,大抵是怕两船相撞出了意外。

紧接着,一艘接一艘的船从雾里钻出来——有挂着枣庄、济宁牌照的,有标着“宏通武汉”、载着特殊颜色集装箱的,大多吃水极深,却没载货,这样的景象倒是少见。我站在岸边看了一个多小时,腿都酸了,想找凳子歇脚,凳面却还浸着水,只好靠在水塘与运河相连的桥栏上暂歇。

船队首尾相接,真真是“群龙见首不见尾”。船行过处,激起的浪头不断拍打着岸边,几只水鸡子却毫不在意,在浪尖上轻巧地荡着,远看就像几片随波飘摇的落叶。

我忽然想起,这些船要穿过大邳境内的龙化大桥、彩虹桥、南大桥、陇海高铁桥、西大桥,还有闫家大桥,这么多座桥,这么汹涌的水,它们走得该多不容易。

为什么今天会有这么多船?正想着,手机铃响了——客人们已经到家了。我猛地反应过来,今天是农历八月十四,明天就是中秋。原来,这些船都是顶着大浪,赶在节前载着人回家团圆的。

后来总算得了那条大黑鱼,拎着往家走时,脚步都轻快了。今晚,就用它做我最拿手的乌鱼片,定要让远道而来的家人,尝到这口满含心意的团圆味,不辜负这场冒雨奔波的相聚。

(2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陈少文的头像
    陈少文 2025-10-13 09:30

    赞赞

  • 自信人生的头像
    自信人生 2025-10-11 19:34

    场景描写非常到位,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的优秀散文,一定源于日积月累的文学素养,源于细致入微的生活观察。

  • 陈景胜的头像
    陈景胜 2025-10-10 22:32

    写的朴实无华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