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

作者:刘同富

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

天安门:新纪元的曙光

1949年10月1日清晨,天安门广场的青砖地面还带着秋夜的微凉,却已被潮水般的人群温暖。当毛泽东主席按下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顺着22米高的旗杆缓缓攀升,那抹浸透了无数先烈鲜血的红色,瞬间划破了近代中国百年的阴霾。

这面旗帜的诞生,凝聚着整个民族的期盼。曾联松设计的图样中,四颗小星环拱着一颗大星,象征着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党的领导下紧密团结。从嘉兴南湖的红船到西柏坡的油灯,从长征路上的篝火到渡江战役的炮火,无数仁人志士用生命铺就了这面旗帜的升起之路。此刻,它在天安门广场上空猎猎作响,宣告着一个崭新国家的诞生,让亿万中华儿女第一次挺直了脊梁。

边疆:安宁的灯塔

在云南中缅边境的崇山峻岭间,蜿蜒的山道上曾奔逃着一群避难的华侨。背后是暴乱的枪声,前方是模糊的国界,当老华侨望见界碑旁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时,瞬间泪流满面,颤抖着对儿孙们呼喊:“那是祖国!有五星红旗的地方,我们就安全了!” 这面旗帜在边境线上,早已超越了符号本身,成为生命与安宁的守护神。

广西中越边境的峒中镇尚义村,98%的壮族村民世代守护着7公里长的边境线和5座界碑。2018年成立的联防巡逻队里,村支书林成宝带着队员们踏遍了尖峰岭的每一寸土地。而海拔960米的青龙岭哨所,哨长陆兰军30余年穿烂300多双解放鞋,每次巡逻回眸那面红旗,便觉得所有坚守都有了意义——他说那是“日出一般的辉煌”。在31.68公里的东兴国门大道上,路灯杆上的五星红旗连成红色长廊,成为边疆最亮丽的风景。

都市:解放的宣言

1949年10月15日的广州,珠江江畔的东亚大酒店还笼罩在黎明的薄雾中。地下党组织领导的“职工业余同乐会”成员们正紧张地准备着一件大事——升起广州第一面五星红旗。前一夜,车衣工马明用省下的中秋红布和同事的黄色球衣作材料,梁新靠着香港寄来的《大公报》图样,连夜缝制出这面象征解放的旗帜 。

当酒店总管以“国民党可能反攻”相威胁时,工人们挺直腰杆回击:“新中国成立了,我们再也不受欺压了!”他们毅然将红旗插在三楼临马路的窗口。朝阳升起时,这抹红色在繁华都市中格外醒目,不仅迎接了进城的解放军,更宣告着旧时代的终结,让市民们看到了新生活的希望。

校园:传承的火种

在中越边境的防城区那良镇滩散小学,一面五星红旗和一面少先队队旗引领着孩子们走向1346(2)号界碑的身影,已延续了20余年。这所与越南仅一河之隔的“国门学校”里,五星红旗是最好的教材,孩子们在护碑行动中读懂了“国家”二字的重量。

就像二年级课堂上,老师播放天安门升旗视频时,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他们认真记住五颗星的含义,学会在升旗仪式上肃立致敬,将对国旗的尊重融入日常。从边疆校园到城市操场,五星红旗升起的瞬间,总能点燃年少心中的爱国火种,让民族的信念代代相传。

从天安门的庄严宣告到边疆的默默坚守,从都市的解放曙光到校园的传承接力,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永远有信念的灯塔,永远有奋进的力量。这抹红色早已融入民族血脉,成为亿万中国人心中最温暖的底色。

(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