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京城段之七

作者:顾遵亚

京杭大运河京城段之七
2025年1月4日我和老伴自万宁桥顺着玉河岸边继续向前走,在走到澄清下闸遗址,又走死头了。只在皇城根遗址公园休息一会,就回家了。

为了寻清京杭大运河在京城的水系,回家一直再想,没有任何参考资料和导游,找清水系确实很难。但我们要凭着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因为暗渠不好找,决定不找了,明渠一定要找清,看来明渠也只有从高碑店村开始,沿通惠河向上游找,一定能找到明渠入暗渠的涵洞。

5月2日,老伴说:今天还去寻京城大运河吗?要去我继续陪你,完成你的心愿。咱今天就按照你的想法,从高碑店村向上游走。

高碑店村是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地区办事处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北京市东长安街延长线南侧,东临五环路。2023年6月12日去过一次,那次去不象现在,有明确的目的,只是在网上查到“平津闸”,所以就去高碑店村游览观看“平津闸”。

高碑店村建有以“红店”为主题的党建园区,有“高碑店村史博物馆”,该村曾被授予“北京最美乡村”、“首都文明村”、“全国文明村镇”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

京杭大运河京城段之七

我们乘一路公交车,路过天安门广场,到终点四惠枢纽站下车,四惠枢纽站就在通惠河畔。来到四惠桥上,向东西两边观望,宽宽的河道,河内清清的河水自西向东流。河岸两边有平坦的步行道,花草树木成荫,是市民散步、纳凉的好地方。

我们沿着河北岸向西走,遛河风吹人凉飕飕,空气特别新鲜,吹来阵阵的花香,仿佛走进天然氧吧!

为了市民的安全,北京市城市河道管理处在河堤墙上镶有/温馨提示:为保障城市河湖安全平稳运行,呼吁广大市民朋友,进入汛期,请远离危险水域,因通惠河上游各闸坝会随时提闸泄洪,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并提醒大家,为确保生命财产安全,沿河配置的救生装备,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

走到乐家花园水文站,水文站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路,跨通惠河桥东侧的580米。该水文站建于1951年,1998年和2009年进行了改造,乐家花园站是通惠河上的第3个重要水利设施,隶属北京市城市河湖管理处通惠河管理所,是国家级水文站,主要功能为水文数据采集和洪水预警的测报工作。

测站设有上、中、下三级水尺断面,设立测流缆道,可采用电波测流方式进行测流作业,日常观测任务有水位、流量、水温、气温、降水量等。

京杭大运河京城段之七

为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公告市民,该监测断面沿河纵向上下游各500米,沿河横向水文监测设施构筑物外二十米区域为水文监测环境保护范围,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此范围内从事影响水文监测的活动。

此地原为元代都水监张经历的花园,时名双清亭。据清《宸垣识略》载“双清亭在通惠河上,元都水监张经历园也,今废”,后亦称张家花园。一九八一年此地定名为双花园。

路过北京广播电视台,来到庆丰闸遗址。庆丰闸它是通惠河上的五个闸口中的第二个,俗称二闸,公元一二九二年(元至元二十九)水利专家、都水监郭守敬主持开凿通惠河,由于京城至通州落差很大,上游水源又不足,为了使河道能存住水,以利行船,就从东便门附近的大通桥至通州,修了五座闸口,这样使通惠河每一河段,都有充足的水源。当时通惠河两岸,水草丰盛,树木葱茏。

历经沧桑,时光流逝,如今这里已经变成现代化城区,国际性的大商住区CBD就在附近,高楼林立,鳞次栉比,立交桥,纵横交错,汽车往来如梭,一派现代化大⺁都市的景象映入眼帘。

通惠河经过多次治理,河道拓宽,重现碧波。为保护庆丰闸这一古迹,将原闸易地复建,并重塑石兽,修建虹桥,“庆丰闸遗址”五个大字非常醒目。

通惠河的南岸是庆丰公园,公园紧邻三环路,209年建成开放,公园以“庆丰闸遗址”为核心,分为东、西两园,设有三个景区,分别是荷花观赏区、怡心阁和金湖区域。八大景点,今别是京畿秦淮、大通帆涌、惠水春意、文槐忆故、新城绮望、庆丰古闸、叠水花溪、银枫。风光旖旎也是百姓的郊游风景胜地,有“北方秦淮”之称。对面有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是联系区域文化、市政交通及产业结构的重要载体,更是彰显首都国际化、都市形象的重要景观带。

庆丰公园的“惠舟帆影”雕塑群,展现了“漕舟千渡、帆樯林立”的繁忙景象,象征着元明清时期通惠河的漕运文化繁荣与北方水乡的盛景,还原了漕运码头的历史画面,体现了古代漕运经济与城市发展的紧密关联。

紧靠庆丰公园的通惠河有一座水工建筑物,那就是橡胶坝,兼具景观与防洪功能。橡胶坝横跨通惠河,水差约有2米,通过充水或充气调节坝高,实现旱季蓄水形成景观水面,雨季塌坝泄洪的功能。

过了庆丰公园,就可以望见东便门箭楼的身影了,大约走了1.5公里,很快来到了东便门,南护城河与通惠河交汇处,交汇处对面就是明城墙与北京站。箭楼之下,就是在老的大通桥码头,也就是大运河通惠河段的头闸一一“大通闸”。

在交汇处看到向南流的是南护城河,新桥的下方看到了暗渠入口,这应该是通惠河进入城内的通道。根据暗渠的方向,我又向西寻找,也没有发现暗渠在什么位置又变为明渠,就停止了再寻找下去的念头。

京杭大运河京城段之七

自2024年12月13日开始徒步行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经过近5个月不懈努力,游览了运河两岸风光,对京城段有了大概的认识。

京杭运河京城段属北运河水系,亦名通济河,元时为金水河,又称大通河,明代以后改称御河(玉河),东西走向,是元代挖建的漕运河道,由郭守敬主持修建。自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开工,至元三十年(1293年)完工。元世祖将此河命名为通惠河。

最早开挖的通惠河自昌平区白浮山泉经瓮山泊(昆明湖)至积水潭,什刹海、北海、自崇文门外向东,在朝阳区杨闸村向东南,至通州高丽庄入潞河。

元末明初上段从白浮山泉至瓮山泊一段废弃,城内的水道进行改建,只剩下东城外下游一段,因此,现代的通惠河只能从崇文区东便门大通桥作为发源地,流经朝阳区高碑店、双桥、于八里桥(八里桥,原名永通桥,因东距通州8华里而被百姓俗称八里桥)入通州区境界向东经城关镇取中庄、永顺村在北关闸下入北运河。

历史上,通惠河是北京地区漕运最发达的水道,对建设北京、繁荣经济曾发挥了极重要的作用,曾是北京的一条经济命脉,这条河在明、清时代一直得到维护,沿用到20世纪初。漕运停止后,成为北京城区污水排放的主河道。后经过几十年的治理,现已成为北京市的景观河道。

北京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通惠河自西向东流经北京城,与大运河汇合处存在约20米落差。郭守敬为了解决地势落差问题,克服重力影响,他主持在通惠河上修建二十四闸,确保漕运船只逐级逆流而上。二十四闸通过分段控制水流高度,实行“节水行舟”,调节水位。

自广源第一闸开始,每10里设一处,共设11处,每处设上、下闸门,上、下闸门相距1里。自西向东11处闸的顺序排列如下:广源闸、西城闸、朝宗闸、澄清闸(澄清设有中闸),文明闸、惠河闸、庆丰闸、平津闸(平津闸设有中闸)、溥济闸、通流闸和广利闸。这些闸在元代初建时为木质结构,到明代逐渐改为石闸,部分闸的名称有改变。如:惠河闸原称魏村闸、庆丰闸原称籍东闸、平律闸原称郊亭闸、澄清闸原称海子闸、通流闸原称通州闸、庆利闸原称河门闸、溥济闸原称杨尹闸。

京杭大运河京城段之七

现代的通惠河自东便门大通桥至通州北运河段共设有五座船闸,依次为:头闸(大通闸)、二闸(庆丰闸)、三闸(高碑店闸,平津上闸)、四闸(花园闸,平津下闸)、五闸(普济闸)。

在东便门铁路桥下,也是通惠河与南护城河的分界点,现在通惠河源头也就是从这里开始,几乎是一条直线。据说这己经不是原来的河道了,而沿岸的很多古迹也都没有了。

通惠河入北运河,历史上北运河以潮白河为重要水源补给河道,道光年间,潮白河受地质构造影响不断向东摆动,公元1939年大水,潮白河弃北运河而东行,河水不再注入北运河。经过历史的变迁,在通州区域形成了由通惠河、温榆河、小中河、运潮减河、北运河江集而成的广阔水域。此处也就是“京杭大运河”的北端起点。
当地老百姓有句俗语说的好,叫做:南通州北通州、南北运河通通州。

(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