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为基。赵墩镇义合村立足于自身资源禀赋,以“盘活资源、培育特色”为核心,通过石磨煎饼与大蒜深加工两大产业,走出产业增效、资源活用、农民共富的振兴新路,让增收根基更牢、富民成色更足。
近日,走进义合村手工石磨煎饼作坊,浓郁的麦香扑面而来。赵墩镇义合村工作人员索云飞正热情地向直播间观众介绍着石磨煎饼:“家人们,咱们现磨现烙的杂粮煎饼,没有任何添加剂,色泽金黄,吃起来嘎嘎香。”
义合村深入挖掘本土美食资源,探索“党支部+合作社+村集体”发展模式,注册成立“手工石磨煎饼作坊”。目前,石磨煎饼虽处试营业阶段,但日均产量达200斤,并借助抖音直播平台,吸引了众多周边群众前来购买。
“我在网上看到这里有卖石磨煎饼,感觉特别地道,准备买点送给亲戚朋友。”村民李为强说。
作为本地大蒜主产区,2023年,村“两委”瞄准资源优势,通过“村企联建”模式,将一处闲置厂房出租给徐州鸿圣隆食品有限公司,启动大蒜深加工项目。如今,该公司车间内一派繁忙,工人们熟练地分拣、包装净蒜,产品远销南京、上海等地商超。
徐州鸿圣隆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何引介绍:“我们每月加工大蒜200吨,高峰期可吸纳6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月收入超2000元。这一项目不仅每年为村集体带来5万元租金收入,更让本地剩余劳动力实现了‘顾家、挣钱两不误’。”
除两大核心产业外,义合村还通过义合街道摊位出租、土地与汪塘等集体资源发包,每年为村集体带来约10万元纯收入。叠加厂房租金,村集体年收入稳定在15万元左右。
对于未来,义合村规划清晰。义合村党支部书记张保仁表示:“我们将全力推进石磨煎饼产业生产标准化,拓展线上市场。计划借助2025年义合集市20周年庆契机,举办大型展会,发动在外乡贤募捐,升级街道环境,吸引更多客商入驻,推动更多村民从‘农民’向‘农商人’转变,实现集体增收与群众致富双赢。”
融媒体记者:胡敏
摄影:王自江
编辑:程智
责编:郑惠珠
编审:南冰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