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  从国殇到龙腾的九十四年

作者:李璇

“九一八”  从国殇到龙腾的九十四年

  九四年前国祚殇,铁蹄踏碎我家邦。

忠魂喋血开新路,赤志燃薪盼曙光。

今有神龙腾碧宇,岂容外侮犯边疆。

长铭国耻图强盛,永护江山佑众苍。

警报声划破长空的刹那,时光总会在九月十八日这一天回溯——回到94年前那个风雨如晦的夜晚,东北军营地的枪声骤然响起,日军铁蹄踏碎了黑土地的宁静,也踏碎了近代中国脆弱的和平。那一刻,山河垂泪,同胞哀嚎,侵略者的刺刀在月光下闪着寒光,一座座城市在炮火中沦陷,一条条生命在屠刀下逝去。这不是遥远的历史符号,而是刻在民族骨血里的伤痛,是永远不能忘却的国耻。

彼时的中国,积贫积弱,任人宰割。从甲午海战的惨败到八国联军的肆虐,再到九一八事变的屈辱,近代中国的每一步都走得步履蹒跚。侵略者以为能凭武力征服这片土地,以为能让四万万同胞俯首称臣,却忘了中华民族骨子里的韧性——当沈阳城头的火光燃起,东北的抗日义勇军举起了大刀,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里嚼着棉絮坚持战斗,赵尚志率领部队在林海雪原中与敌人周旋,无数无名英雄用鲜血和生命筑起了抵御外侮的长城。他们的呐喊穿透了黑暗,让“不做亡国奴”的信念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生根发芽,这是民族觉醒的先声,是龙沉睡时不甘的嘶吼。

九十四年光阴流转,曾经的疮痍早已被岁月抚平,但历史的伤痕从未淡去。今日的中国,早已不是那个任人欺凌的弱国,而是昂首挺胸屹立于世界东方的觉醒之龙。你看,高铁如银龙穿梭在山河之间,从哈尔滨到广州的距离,不过是朝发夕至的便捷;你看,神舟飞船一次次遨游太空,“嫦娥”探月、“祝融”探火,中国人的足迹印在了更远的星辰大海;你看,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相继入列,蓝海之上,中国海军的航迹守护着国家的海疆,再也没有侵略者敢轻易越雷池一步;你看,港珠澳大桥横跨伶仃洋,青藏铁路蜿蜒在雪域高原,一个个超级工程见证着中国的实力,也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觉醒,不是偶然的爆发,而是一代代中国人“励志图强”的结果。从“两弹一星”的惊天壮举,到改革开放的浪潮奔涌,再到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中国人民始终憋着一股劲——要让国家强大起来,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邓稼先隐姓埋名二十八年,在戈壁滩上铸就大国重器;袁隆平一生躬耕稻田,用“杂交水稻”解决了亿万人的温饱;无数科研工作者在实验室里日夜攻关,无数建设者在工地上挥汗如雨,无数普通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坚守。正是这千千万万人的奋斗,让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让觉醒的巨龙真正腾飞。

我们铭记九一八,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为了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每当警报响起,我们都会想起先辈们的牺牲,都会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国家的强大,是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今日中国,“江山永固”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从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到疫情防控中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从义务教育的普及,到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人民至上”始终是不变的初心。在这片土地上,人民的笑容越来越灿烂,日子越来越红火,这正是先辈们当年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今日中国最动人的风景。

站在九十四年的时间节点上,回望过去,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警报声会散去,但历史的警钟永远在心中长鸣。觉醒的巨龙不会再沉睡,崛起的中国不会再任人欺凌。我们会带着对历史的敬畏,带着对先辈的缅怀,继续砥砺前行——用科技强邦守护国家尊严,用民生福祉筑牢江山根基,让“勿忘国耻,励志图强”的信念代代相传,让东方巨龙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