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强村在路上丨庙山村:稻香飘满共富路

近年来,运河街道庙山村以党建为引领,锚定“富民强村”目标,通过发展优质生态稻米产业、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将产业发展的“增收账”与民心凝聚的“和谐账”同步算好,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民心聚、乡村美的振兴之路。

富民强村在路上丨庙山村:稻香飘满共富路

初秋时节,庙山村生态大米基地里,150亩五彩水稻长势喜人。青绿稻叶间,饱满的稻穗随风轻摆,勾勒出田园美景。

庙山村党总支书记王广省沿着田埂查看稻穗灌浆情况,满脸笑意:“今年雨水均匀,秋分就能丰收,长势比去年还好。”

这片丰收在望的稻田,背后是庙山村党组织破解产业发展难题的主动探索。2022年,面对传统大米效益低的困境,庙山村党总支主动破局,紧跟政策导向试种20亩五彩水稻。“当年亩产1000斤,亩产值翻了三倍!”王广省的话道出了关键——实实在在的收益让村民吃了“定心丸”。2023年,五彩水稻种植规模扩大至150亩,村党组织再出实招,创新“线上+线下”销售模式:村干部带头走进抖音直播间带货,单次直播售出5000斤;同时推动产品入驻邳州多家超市,全年大米产业销售额突破30万元,纯收入超10万元,让村民的“钱袋子”实实在在鼓了起来。

眼下,庙山村的富民蓝图仍在延伸。村党组织正规划建设厂房、引进设备,推动稻米产业链从“单一卖米”向“深加工增值”转型。“厂房建好后,我们要生产米香型白酒,用黏米做粽子,把产品整合包装,进一步提升效益。”王广省的规划里,藏着庙山村产业升级的新期待。

富民强村在路上丨庙山村:稻香飘满共富路

富民强村,既要“富口袋”,更要“聚民心”。庙山村党组织激活“银发力量”,组建由18名德高望重老党员、老村干部构成的“银发调解室”。无论是宅基地纠纷还是婆媳矛盾,老人们用“家常话”解心结、用老经验讲政策,矛盾调解成功率超95%。老党员还化身“主播”为农产品代言、带头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协助推进土地流转,为村庄发展添砖加瓦。

如今的庙山村,稻花香里藏增收希望,邻里之间漾和谐温情。村党组织以凝聚力为核心,将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与治理效能,正带领村民在富民强村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让乡村振兴的“红火日子”画卷越绘越精彩。

融媒体记者:李索雅
摄影:王自江
编辑:程智
责编:郑惠珠
编审:南冰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