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记|邳州教育:收获的时节

秋意渐浓,岁月流转,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全市教育大会如期召开。

侧记|邳州教育:收获的时节

回首过往,是对师者的敬意与感谢。过去一年,对于邳州的莘莘学子和家长们来说,是收获满满的一年。一年来,随着我市在教育资源供给、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持续加强,各校的教学质量水平得以实现显著提升。高考本科上线率节节攀升,名校录取捷报频传,专科教育实现办学新突破……一组组数据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坚决落实,是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推动教育事业的坚定脚步,也是无数教育工作者默默坚守的无私奉献。大会现场,从教33年的乡村教师吴海英分享坚守基层的心路历程,新入职乡村教师石欣宇立志接过前辈“接力棒”,让我们深刻感知:教育,其实是一场爱的接力。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作为文明的传播者,教育工作者是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是平凡中创造非凡的“燃灯者”,而这份“光亮”,正源于他们始终不变的育人初心。召开全市教育大会,不仅是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更旨在通过职业的理解与共鸣,让每一位教师在岗位上收获尊严与价值,激发育人智慧。

立足当下,是对教育现状的深层叩问。尽管邳州教育发展成果显著,但距离教育强市目标和群众期盼仍有差距:城乡办学条件存在差异,校际教学质量不均衡等问题依然存在。市委书记王伟在大会上语重心长地指出:“对于这些问题,要高度重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这份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的态度,为新学年全市教育工作明确了方向,也为教育工作者稳住了“定盘星”,推动大家立足岗位深刻反思、精准破局。发言中,运河中学提出促进办学品位与人才培养“双提升”的目标,官湖初级中学明确从规模大校向质量强校、邳州名校迈进的规划……各学校均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因校制宜挖掘育人潜能、增强办学实力。无论是老牌名校的稳步发展、新兴学校的蓬勃崛起,还是老旧校舍的改造升级、镇村学校的统筹布局,“教育均衡、学有优教”的理念始终贯穿其中。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既是邳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千万家长的殷切期盼。

面向未来,是对教育强市建设的集体思索。蔡元培先生曾说:“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当下科技日新月异,如何以与时俱进的理念和教学方式,培育新时代人才、为教育强市建设提供支撑,是邳州教育亟需探索的课题。作为学生成长的“守望者”,教师在数十载职业生涯中,送别一批又一批学子,从“90后”到“00后”,再到“10后”甚至“20后”。然而,学生的“与时俱进”也要求教师不能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明德实验学校徐熙淋老师在大会上分享“宽容与成长”的教育故事,恰恰印证了教育观念更新的重要性。事实上,除了基础设施完善、管理体系健全,教育观念的与时俱进与适配转变,才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关键,这也对教师的为人、为学、为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师者,当以“学无止境”的追求,扛起“任重道远”的使命。

此刻,全市教育大会虽已落幕,但会议传递的精神仍在延续。一个多小时的分享交流中,有感动、有收获,也有启发与成长。走出会场,看着老师们愈发坚定的目光,我们读懂了大会的真正意义:它不仅是节日的庆祝、职业的致敬,也是拉高标杆、加压奋进的鞭策。新学年,只要锚定教育强市建设目标不动摇,相信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下,邳州教育必将育得桃李满园、硕果芬芳!

记者 / 朱芷萱 摄影 / 崔亚
责编 / 裴培
编审 / 张瑞 监制 / 彭斌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