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织出“致富帽”
闲置地里“长”厂房
港上镇锚定产业振兴
以 “一村一品” 培育特色产业
来料加工惠民生、闲置盘活强产业
既让妇女老人在家门口挣钱
又实现村集体与村民 “双增收”
乡村发展活力拉满
巧手织出“致富帽”
来料加工拓宽致富路
近日,记者在港上镇小湖村来料加工手工坊内看到,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手中钩针飞快穿梭,五颜六色的线团转眼间变成精致的针织帽;另一边,草编能手们麻利地编织着草帽,一个个造型别致的成品逐渐成型。
今年7月,小湖村与山东青岛凯盛制帽有限公司建立来料加工合作关系,采取“集中加工+居家生产”的灵活模式,村民可以来到手工坊内制作针织帽和草帽,也可以带回家做好送到加工坊。
村民顾金花说:“原料由企业直供,成品统一回收,既方便又省心。我们赚钱的同时还不耽误干农活。”
该项目开展以来,已带动100多户村民参与,其中包含不少妇女和老年人。除承接外贸订单外,还通过电商平台开展零售,19.9元一顶的草帽深受市场欢迎。这项家门口的手工活,正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盘活闲置资源
产业项目助推“双增收”
前湖村积极盘活2200平方米闲置建设用地,在镇党委政府支持下,成功引进江苏若克斯保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厂房主体工程已完工,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内部装修,部分设备已进场。
据了解,该项目改建厂房2000平方米,购置压合机、开槽机等设备45台(套),投产后预计年产高性能门窗隔热条4000万米,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
前湖村党支部书记曹刚介绍:“通过盘活闲置资产,我们以土地入股方式参与项目分红,不仅可带动50多名村民就业,还能实现村集体和村民收‘双增收’。”
港上镇立足资源禀赋,积极探索“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培育形成了十房村乡村农业科技实验基地、港东辣椒交易市场、小湖草莓园、石家五金配件厂、冯庄村农事服务项目等一批特色产业项目,走出了一条多元化产业发展之路。
港上镇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庄锷表示:“我们将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产业链附加值,同时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强化技能培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记者 / 胡敏 杜洋
编辑 / 卜非凡 责编 / 裴培
编审 / 张瑞 监制 / 彭斌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