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工作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进入主汛期以来,邳州市从防汛设施功能提升、物资储备更新、隐患排查整治等方面着手,打好备汛主动仗,全力筑牢防汛“安全堤”。
新闸“上岗”
筑牢农田防洪线
近日,铁富镇油坊闸除险加固工程顺利完成试运行。该闸的投用显著提升了周边2.8万亩农田的灌溉保障能力,并对上游约110平方公里区域的行洪排涝发挥重要作用。
“油坊闸按1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设有3孔闸门,每孔长7米,配备智能化控制系统,设计流量达128.7立方米每秒。新闸既能有效降低洪水对防护区的危害,又能大幅提升灌溉效率,同时兼顾生态补水功能。”市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处主任徐威介绍。
不仅是油坊闸,邹庄闸、八路桥闸、房顶闸、单庄闸等一批新建水闸也陆续投入使用,显著增强了各镇(区、街道)水域的行洪排涝能力。与此同时,我市还同步推进城区地下排水管网改造、泵站排涝能力提升等工程,为城市安全运行筑牢“地下防线”。
排涝升级
织密城乡防护网
索家南站位于京杭运河与珠江大沟交汇处,是在原址上实施的扩建工程,排涝面积达5.82平方千米。在保障城市防洪安全的同时,该站还承担珠江大沟2.5千米河段的水环境保洁任务。目前,索家南站已全面建设完工,具备运营条件,将在城区防汛排涝中发挥关键作用。
“老站排涝流量为16.2立方米每秒,新站提升至22立方米每秒。新站投入使用后,城区西北片区的排涝能力将实现大幅提升。”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副主任余海龙表示。
与排灌站一样,水库防洪也是防汛工作的重要一环。八路镇宋圩水库经改造后,总库容达16.86万立方米,可有效保护下游宋圩、花巷、王巷等自然村庄及3500亩耕地,保障1500亩农田的灌溉需求。目前,工作人员每天对大坝、溢洪道、输水洞等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并24小时值班值守。
“水位一旦超过35米,将通过溢洪道经房南河排入徐洪河。严格的巡查机制为水库安全度汛提供了‘双保险’。”八路镇水利站站长张缘介绍。
物资就位
构建应急保障圈
打赢防汛抗旱这场硬仗,物资储备是关键一环。我市严格按照规范储备物资,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在市防汛抗旱仓库城区库,30余台移动泵车、发电机、动力泵等设备分类整齐摆放。今年完成的场地硬化、停车棚新建等提档升级工程,进一步优化了库房功能,更好满足应急需求。
“我们对仓库场地实施了硬化,铺设了水泥路面,并新建了停车棚,硬件设施得到全面升级,为应急抢险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市水务局防汛抗旱抢险中心主任娄健说。
目前,我市已建成邳城库、港上库、城区库3座水利物资仓库,覆盖全市主要防洪区域,形成“1小时物资送达圈”,储备涵盖抢险、抗旱等四大类28种物资,为应对汛情备足了“家底”。
防灾减灾,关键在“防”。随着一批水闸、排灌站等工程改造完成以及防汛物资储备和运用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市城乡防汛排涝能力显著增强。下一步,我市还将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雨情、水情的实时监测与科学调度,持续推动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为市民营造更安全、更宜居的生活环境。
记者 / 鲁瑞宝 索晓飞
编辑 / 杨梦凡 责编 / 裴培
编审 / 张瑞 监制 / 赵源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