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炮车街道圩北村黄瓜大棚里看到,村民们正忙着为黄瓜秧苗搭架。种植户蔡春陶承包了20个蔬菜大棚,他告诉记者,自己从事蔬菜种植多年,靠着这些大棚,家庭收入逐年稳步提升。“我有20亩地,一年四季轮流种植蔬菜和水果,一部分批发,另一部分零售,一年收益20万元。”蔡春陶说。
大棚经济不仅拓宽农民增收的途径,还为村集体带来稳定的收入。据了解,圩北村土地面积2200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达1200亩。近年来,村里积极引导村民发展蔬菜种植产业,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种植技术,不断提升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炮车街道圩北村党总支书记张宁介绍:“村集体有10个大棚,共15亩地,种植蔬菜和水果,形成循环产业链,村集体年收入25万元左右,带动就业30多人。”
位于炮车街道果园村的桃树种植基地同样是一番丰收景象。记者走进桃树种植基地看到,桃树枝头挂满桃子,工人正忙着采收。果农王瑞梅承包60多亩地种植桃树,桃子已陆续成熟,她开始有序采摘、售卖。
王瑞梅说:“我种植了15个品种的桃子,现在成熟的有锦绣黄桃和艳红九号。主要通过自采和批发进行销售,60多亩地一年收入40多万元。”
果园村以水蜜桃和板栗种植为主导产业,不仅实现村集体经济的稳步增长,还带动村民就业增收,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炮车街道果园村文书周培莹说:“全村种植桃树和板栗各1000多亩,村集体通过土地承包获取收益。村民种植桃树人均一季度收入可达2万元,板栗平均每亩收入8000元,带动1000多人就业。”
农业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是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记者来到位于炮车街道的邳州金膳源食品有限公司看到,厂房主体已经建成,工人正在进行厂房内部装修。该企业是炮车街道今年新招引的项目之一, 主要进行预制菜的加工与销售。
邳州金膳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蒋千浪说:“目前消防和供水施工已结束,接下来进行地面硬化与设备进场,预计9月设备进场。9月底可以生产第一批预制菜。”
如今,炮车街道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
炮车街道农业农村办公室主任王海松表示:“目前,我们有6个在谈项目,已有4个项目落地,集体收入逐年增加。我们接下来以圩北村为中心,辐射到龙池村、宋圩村,继续流转土地2000亩,扩展果蔬种植、大棚建设,持续带动更多村民实现增收。”
融媒体记者:马艺萌
摄影:杜洋
编辑:卜非凡
责编:郑惠珠
编审:南冰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