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文化网像一扇窗,推开了邳州数千年的历史烟尘;又像一座桥,让天南地北的人得以与这片土地的文化魂魄紧紧相拥。
打开邳州文化网,仿佛瞬间踏入了邳州的文化长廊。
这里有对“邳”字源流的考据,一笔一画间皆是岁月的沉淀;有对梁王城遗址、大墩子遗址的细致解读,泥土里的陶片、骨器,在文字与图片的交织中,诉说着远古先民的生活图景。
你能读到楚汉相争时邳州大地上的金戈铁马,也能品到明清时期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的诗词歌赋,那些散落在时光里的故事,被精心打捞、梳理,串联成一条清晰的文化脉络,让人在指尖滑动间,便能触摸到邳州的历史体温。
更动人的是它对当下邳州文化活力的呈现。乡土气息浓郁的民间艺术在这里绽放光彩:
剪纸的玲珑剔透、农民画的浓墨重彩、柳琴戏的婉转唱腔。
更有那些扎根基层的文化人,他们的创作故事、坚守与热爱,也被一一记录,字里行间满是对文化传承的赤诚。
邳州文化网从不只是冰冷的信息陈列,它更像一位热情的向导,引领着人们深入邳州的文化肌理。
无论是探寻一处古村落的前世今生,还是了解一项非遗技艺的传承现状,在这里总能找到详实的答案。
它让漂泊在外的邳州人有了精神寄托,打开网页,便是熟悉的乡音乡情;也让外来的访客心生向往,透过文字与影像,对这片土地生出莫名的亲近。
这方小小的网络平台,承载的是邳州人对本土文化的珍视与自豪。
它用认真的态度打捞历史,用鲜活的方式呈现当下,让邳州的文化基因在数字时代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赞邳州文化网,赞它为一方水土留住了根与魂,也赞它让这份文化的芬芳,能跨越山海,飘向更远的地方。
邳州文化网的现任总编刘波涛,时刻注重来自省内外的佳作,热情为他们开辟一片天地,让这些外地文化爱好者有发表佳作的平台,影响力广泛。
我不断在邳州文化网上发表长、中、短篇小说,引许多外地文友通过邳州文化网平台纷纷与我建微信,拉我进他们的文化群,目前我已进入十多个省市的群里,了解外面的大世界,交全国各地文友。
好一个邳州文化网,能在百度网上占一席之地,这是邳州人的自豪,感谢邳州文化网的创始人龚向文和徐景洲两位大师,感谢现任执行总编刘波涛,愿邳州文化网如日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