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资产“活起来”,乡村“兴起来”

乡村振兴

产业为基

近年来

邳州市积极盘活农村闲置资源

通过兴办小微企业

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壮大村集体经济

促进农民增收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闲置土地“变金窝”

村民就业有去处

邳州:资产“活起来”,乡村“兴起来”

走进位于石家村的徐州旭宏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这家主营五金配件生产的企业,于2023年下半年正式投产,目前年产值已达七八十万元,产品远销苏州、无锡、上海等地,直接带动20余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

邳州:资产“活起来”,乡村“兴起来”

邳州:资产“活起来”,乡村“兴起来”

石家村现有200余户村民在外从事建材行业,年销售额约10亿元。村“两委”充分发挥上海、苏州等地流动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盘活村部旁1000余平方米闲置土地资源,投资180余万元建设五金配件生产项目,将“沉睡资产”转化为集体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

“村里年龄较大或需要照顾家庭的村民,在这里每天能挣六七十元,既能顾家又能增收。”港上镇石家村工作人员石小宁说。

村企手拉手

“老厂房”里出新效益

村企联建是推动集体和农民“双增收”的重要路径。议堂镇潘庄村盘活村内200多平方米的闲置公共建筑,与镇园区企业江苏昕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建成智能玩具代加工基地,探索出“企业带村”的共富模式。

邳州:资产“活起来”,乡村“兴起来”

在代加工基地内,“机器充棉+人工缝纫”的协同生产场景井然有序,工人们专注地对玩偶进行缝制、封口等精细作业。

“这些玩具全部出口欧洲市场,订单需求稳定。工人加工小件每天能完成两三千个,加工大件每天能做五六百个,这个基地每年能为村集体增加6万余元收入。”潘庄村党支部书记潘大春介绍。

邳州:资产“活起来”,乡村“兴起来”

对于村民而言,家门口的基地让就业更具灵活性。

潘庄村村民陈少囡说:“我在这里做针线活很顺手,既能兼顾接送孩子,一天还能挣五六十元,日子过得踏实又舒心。”

“微工厂”聚成“星”

铺就振兴快车道

邳州:资产“活起来”,乡村“兴起来”

宿羊山镇韩行村依托大蒜主产区优势,盘活闲置土地建成6座冷库,通过冷链物流项目与邳州市永伟食品有限公司对接合作,实现村企共赢。

“企业每年3月支付租金35万元,基地日均用工70人左右。”宿羊山镇韩行村党支部书记张宁宁介绍。

邳州:资产“活起来”,乡村“兴起来”

从碾庄镇孔庄村依托镇域五金机械产业优势,开办断桥铝隔热条“微工厂”年增收40万元,到八义集镇石横村盘活闲置厂房引入木制包装箱和汽车零部件项目,年增集体收入30万元并带动70余人就业……我市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闲置资源,既破解了土地、厂房闲置难题,又培育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截至目前,我市已培育村级小微企业91家,为村集体增收600余万元。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升”、从“单纯生产”到“综合带动”、从“收益独享”到“利润共享”,我市以企兴村、以村促企的良性循环,正推动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记者 / 鲁瑞宝 摄影 / 苏飞
编辑 / 杨梦凡 责编 / 裴培
编审 / 张瑞 监制 / 赵源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

(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