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邳州文化网首页
- 文化
新发现的民国版本《胡打算》
•
文化 •
阅读 6265
《胡打算》是有200多年历史的长篇叙事诗歌,为清乾隆年间进士、宿羊山人陈略所著。清代末年至民国初年,邳州及周边地区的私塾和学馆,均把《胡打算》作为学生的启蒙课本,民间则视其为通达世事的“百科全书”。
《胡打算》在邳州及周边接壤的苏、鲁、豫、皖地区流传甚广,家喻户晓,妇幼皆知,人人都能在茶余饭后唱上一、两段。
《胡打算》是邳州劳动人民生活智慧的结晶,是一部歌颂勤劳致富的欢唱曲。全诗以七言体形式写成,共844行,5908字,诗文言简意赅,诙谐幽默,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贴近民众生活。诗文在不同地区的民间传唱过程中,又被当地民众加以修饰加工,形成了数十个不同的版本,但故事情节与表述的内容基本相同。内容主要叙述的是邳州一农妇胡氏,家贫如洗,朝不谋夕。偶一日,在田间捕到一只小鸡,由此做起发财之梦,梦想鸡生蛋、蛋生鸡,卖鸡赚钱,购置大牲畜喂养利更宽,三年大钱卖得十几千,发家致富;然而梦醒,鸡飞蛋打。诗歌警示人们创业发财和理财要脚踏实地,精打细算,亦步亦趋,从小到大,不要空想不劳得财,做梦发财
《胡打算》叙事长诗内容丰富,构思巧妙,它借讲述胡氏做梦发财的喜剧故事,巧妙地把邳州和苏北、鲁南地区清代中晚期的民间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人文景观、集镇街市、五行八作、各行各业、市场贸易、民风民俗、名优特产、作物布局、生产生活、婚丧嫁娶、红白理事、待客方法、官场应酬等民间事理详细的描绘出来。此书是人们认识社会,学习生产生活,处事接物的范本。故邳州自古就有民谣:“学会胡打算,事事都能干”。
1986年,文化部、国家“民委”、“民研会”关于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故事集》、《中国民间歌谣集成》通知下达后,邳州市在征集、普查中,收录了阿蔷、张士伦、孙常胜等数十人搜集到的几十本不同版本的《胡打算》。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邳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张士伦先生对《胡打算》长诗作了整理论证;炮车镇退休教师宋遵道先生,把在民间收集记录的10多个版本的《胡打算》加以整理,自费印刷成册在民间传播。《胡打算》叙事长诗得到一大批专家学者及民间文学爱好者的关注和喜爱。
2007年《胡打算》叙事长诗入选徐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