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宋绮云与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送别杨虎城将军

作者:张法民

连载:宋绮云与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送别杨虎城将军

“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于12月25日释放了蒋介石,张学良将军亲自送蒋回南京。这表明,张、杨2位将军仍然愿意接受南京政府的统一领导,共同对敌、绝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光明磊落态度。但蒋介石却伪装宽厚,而心怀报复,采取了两面手法,一面表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一面却对张、杨二人进行报复。

1936年12月31日,南京军事法庭对张学良“首谋伙党,对上官暴行胁迫”罪行审理,判处有期徒刑10年。接着,又假惺惺地对张“特赦”但仍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什么“审判”特赦“严加管束”,还不都是在蒋介石1人导演下的滑稽喜剧,而张学良却由此被长期监禁起来。

之后,蒋介石便绞尽脑汁,开始算计杨虎城了,1937年3月间,蒋介石通过宋子文、顾祝同连续吹来暖风。说他身体好了,腰也不疼了,期望杨虎城自动去看他。杨将军当然知道他不安好心,但这是“命令”,只好离陕去杭州见蒋。第一天,蒋介石以骂张学良为名,实际是对杨虎城的发泄。第二天,杨虎城又奉命去见蒋,蒋介石说:“虎城,经过这次事变,你继续任职,在情感上有没有不方便之处?”

杨还没有想到措辞,蒋介石又抢着接下去说:“在事变中,我这里的各级人员,对你是有不满情绪的。一时还转不过来。你继续任职在情感上有些不便,不如先往欧美参观一个时期,回来再任职。至于出国费用,可由公家负担……”

4月间,蔣介石对杨虎城下达了“革职留任”处分,以示宽大。杨虎城也根据在杭州蒋介石“面谕”的意思,于1937年4月27日发出“呈请辞职”的电文,并在4月30日《西北朝报》第一版登载了出来:

“上海。委员长钧鉴,窃职赋性颛蒙,未谙学术,夙懔匹夫有责之训,信仰本党主义。20年奋斗,始终弗渝。自随钧座以来,仰蒙逾格拔节,迭畀重任。方冀竭其绵薄,勉图报称。乃以才疏智短,从集衍尤;复以去岁西安之事,因虑民族之伦胥,遂味行为之操切。纵钧座鉴其愚诚,原心略迹,仍将策励夫铅钝,在职则顾念纪纲,惩前毖后,何以自解于袍泽。兹幸赖德威恩意沦陕,部曲缩编就绪,善后诸凡就理,何敢以待罪之身,忘陈力之义。思维再四,惟有恳请钧座俯鉴赤诚,恩准辞去本职,俾得退思补过,攻苦绩学,来日方长,报国未己。或可以驽骀下驷之材,图坠露轻尘之效。伏祈鉴核示遵,不胜感激之至。”

职杨虎城叩

感印

1937年6月16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了“派杨虎城为欧美考察军事专员”的指令。杨虎城赴欧美考察,实际等于流放国外。至此,西安事变中的两位救亡领袖,一个被囚禁,一个被放逐。

黑云压城,一时西安的民主形势逆转。早在事变之前,宋绮云即为西安中统军统特务机关所关注的人物,只因《西北文化日报》是17路军的机关报,有杨虎城将军在西北有实力的人物为后盾,特务机关不敢贸然下手。这次事变期间,宋绮云因主持《西北文化日报》,再加上出头露面太多,亦为蒋介石及其爪牙所熟知痛恨,他们策划了火烧《西北文化日报》。4月,宋绮云被迫辞去了报社社长的职务。杨虎城将军深知,蒋介石对自己的仇人是不会忘记的,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杨虎城将军在离陕赴沪之前,专门约宋绮云促滕长谈,建议他东渡留学,杨将军提供出国经费2000元。中共陕西省委为了宋绮云的安全,也同意了杨将军的安排。

6月27日,杨将军由西安动身赴上海。这一天,风清日和,万里无云。成千上万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奔向西关飞机场。他们打着各色彩旗,奏着各种乐器,人流从城内、郊区、四面八方,向飞机场汇合。男女老幼,各行各业,人人都想再睹一次杨将军的风采。“欢送杨将军” “抗日万岁”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这是对抗日将军的欢送,也是对蒋介石的示威。

宋绮云参与在知识界的行列里,这场面使他万分激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一面镜子,群众支持正义,正义赢得了群众。当杨虎城将军通过人海中的狭窄通道,走近知识界的行列时,他紧紧握住了杨将军温厚的大手,只说了句:“真理能战胜邪恶,群众才是真正的史官……”。便热泪盈眶,激动得说不下去了。

杨将军也十分动情地说:“困难是暂时的,胜利必定属于人民。绮云,还是早点动身为佳。”

宋绮云跟在杨将军身后,向飞机走去。在人群中他看到了中央军在西安的驻节顾祝同,他们等在机旁,见了杨将军面露讥笑,走来与杨将军握别。

在杨将军登机之前,他看到了一个身着蓝布制服,神采奕奕的人,向杨将军走来。“啊!周副主席……”他紧走几步,握着周副主席的手:“您也来了!”

“噢,宋社长,印刷机已顺利到达延安。关于出国的事,望能早定行踪。”

这是宋绮云生平最为激动的时刻,周副主席摆脱百忙,专门从延安赶来,为杨将军送行,盛情可感。这充分说明杨将军俯从民意,做了一件大好事。人民、共产党是不会忘记的。就算是一台小小的印刷机,在机场这样繁忙的应酬中,周副主席居然还提到它?“早定行踪”更是党组织、周副主席对自己的关怀和爱护。宋绮云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想到此,已有点不能自己了。

当杨将军及其随从登上舷梯时,机场上一片“珍重” “再见” “一路平安!”的祝福声,掩盖了震天动地的锣鼓声。杨将军走到机舱门口,回转身来,双手抱拳,高举过额,连声高呼:“同胞们!朋友们再见!”

次日(6月28日),宋绮云从西安赶往上海,为杨将军送行,在上海国际饭店,宋绮云与杨将军及送行诸友好摄影留念。

6月29日,杨将军及夫人谢葆贞、次子拯中,参谋樊雨农、秘书亢心栽,译员王麟阁等一行6人,由上海乘美国大来轮船公司的“胡佛总统号”客轮,离开祖国。宋绮云与杨将军的亲友、部属和各方代表、陕西同乡数百人,在码头与杨将军送别。宋绮云站在码头上,看到杨将军那高大身材,手扶栏杆,不断向大家挥手,直到轮船驶出视线之外。

送别了杨将军,正当宋绮云束装就道之际,卢沟桥的炮声打响了!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向华北侵犯。

华北危急!全中国危急!中华民族危急!日寇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7月8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国同胞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全国军民奋起呼应,宋绮云更是义愤填膺。抗日杀敌,精忠报国,是他的凤愿。在祖国存亡的历史关头,自己怎能离开抗日救亡运动的战斗岗位?他想起了杨虎城将军,如果战争提前10天,杨将军岂不跃马挥戈,活跃在抗日战场,何来那些壮别场面,天公真会捉弄人,历史常使英雄扼腕。

宋绮云毅然改变主意,不顾个人安危,回到西安,继续投身到抗日救国的火热斗争中去了。

杨虎城被囚禁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却没有领导人民积极抗战,相反,食言而肥,背弃“不予报复”的诺言,以“首谋伙党,对于上官暴行胁迫”的罪行,将送他回南京的张学良交付军法审判,判刑10年。继又假惺惺的通过“特赦”,宣布由军委会对张学良“严加管束”。从此,张将军被八省发配,万里迁徒半个多世纪。

此时的蒋介石早把抗日大计署诸脑后,睚眦必报的品性暴露无遗。处理了张学良后,又马上腾出手来对付杨虎城,逼令杨虎城辞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及17路军总指挥职务,派他以“欧美考察军事专员”名义出亡海外,同时,以威胁、利诱的手段,分化瓦解有抗日思想的东北军和17路军。为了顾全大局,杨虎城忍辱负重,离开他苦心经营的17路军,于1937年6月29日,偕夫人谢葆真、儿子拯忠即随行人员一行乘“胡佛号”轮离开上海,前往美国。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暴发后,杨虎城12月回国参加抗战,不料在南昌被军统特务扣押囚禁。1938年10月6日,杨虎城被押往息烽集中营“玄天洞”监狱。1946年7月16日,又将杨虎城转押至重庆磁器口,原军统办事处杨家山的平房内囚禁。(宋绮云转押至白公馆、渣滓洞监狱)。

(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