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学涛:葫芦藤上结出“致富果”

荣学涛:葫芦藤上结出“致富果”

近日,在四户镇白马寺村荣学涛的葫芦种植基地内,形态各异的葫芦缀满藤蔓,大的饱满圆润,小的精巧别致。记者见到荣学涛时,他正弯腰检查葫芦长势。

在荣学涛眼里,葫芦不仅是致富的“金疙瘩”,更承载着中国人朴素的美好愿望。葫芦谐音“福禄”,外形圆润饱满,寓意着福气满满、财运亨通。2015年,荣学涛敏锐地洞察到葫芦种植的市场潜力,决定引进优质品种试种。他从山东平度精心挑选了油锤、三庭、墨绿等8个市场前景看好的葫芦品种,栽下了200多株幼苗。

荣学涛告诉记者:“由于缺乏系统的种植经验,第一年的收成并不理想,挂果率低、个头偏小、病虫害频发,一株藤仅结出零星几个果实,经济效益远未达到预期。

荣学涛:葫芦藤上结出“致富果”

面对挫折,荣学涛没有轻言放弃。他深知,任何新产业的培育都需要时间和技术的积累。于是,他一边虚心向有经验的种植户请教,一边查阅农业技术资料,认真记录葫芦生长的每一个关键环节。

靠着精心管理,荣学涛的葫芦产量逐年提升,从最初一株藤结5个到6个果,到如今稳定在15个以上。种植规模也从零星几株苗扩展到10亩地700株苗,每年能收获上万个葫芦。

荣学涛:葫芦藤上结出“致富果”

此外,荣学涛还琢磨起了葫芦加工,简单的葫芦经过巧手装扮,附加值翻了几番。在荣学涛的工作室里,他拿起一个正在加工的葫芦,向记者展示着葫芦从“田间果”到“手中宝”的蜕变。“葫芦早期成熟先打皮,皮刮去后晾晒干,然后上油,价格能翻好几倍。”荣学涛说道。

从葫芦种植到葫芦加工,荣学涛用多年的坚守证明,只要肯钻研、能坚持,再平凡的土地也能种出希望,再普通的作物也能结出“致富果”。而那一个个饱满的葫芦里,装着的不仅是他的致富梦,更是新时代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融媒体记者:李索雅
摄影:郭家良
编辑:程智
责编:郑惠珠
编审:南冰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