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通过创新服务机制、强化要素保障、推动产业升级等有力举措,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链”出新动能
在高新区循环经济产业园,总投资超3亿元的精正科技高分子材料及制品制造项目历经近一年建设,已进入试生产阶段。
该企业专注于塑料托盘、塑料箱、周转箱等产品生产,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汽车、物流、电子电器等多个行业领域。
江苏精正塑料科技有限公司经理赵文朋介绍:“我们的项目对环保要求比较高,高新区循环产业园内污水处理池等环保设施配备齐全,为我们快速投产创造了有利条件。预计今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左右。”
依托园区循环产业链优势,企业入驻后可与新春兴、金发科技等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生态。项目建设过程中,高新区围绕签约注册、手续办理、开工建设等关键环节,推行网格员跟踪服务机制,构建全链条闭环式服务模式,全力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
“企业服务部门为我们实现‘五证齐发’,还协调自来水、电力部门铺设各类管线,为项目尽快投产筑牢了基础,让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赵文朋表示。
推动项目落地“跑”
项目建设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在经开区,总投资约18亿元的江苏诺纳新材料有限公司建设现场一片繁忙,工程机械与工人协同作业,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该项目占地100多亩,投产后可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主要供应比亚迪等企业。目前,厂房主体已基本完工,厂区道路正在施工,预计今年10月实现试生产。
江苏诺纳新材料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王凯说:“预计今年产能可达2到3万吨,明年上半年全面投产,届时年产值有望达到15到20亿元。”
为保障项目早开工、快投产,经开区成立项目服务专班,建立“一对一”服务机制,制定涵盖手续办理、用地、用能等“全要素”服务保障清单,安排专人全程跟踪,第一时间解决建设难题。
在企业服务人员的助力下,该企业从施工图审查到取得施工许可证的审批周期,由原计划45天缩短至25天,审批效率显著提升,为项目早日投产达效创造了有利条件。
技术改造提产值
在为项目建设提供“全要素”保障的同时,经开区还深度挖掘企业技术改造需求,大力支持引导企业引进新设备、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持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位于经开区的江苏源康电子有限公司是徐州市重大产业项目,专注于单、双面和多层高密度柔性线路板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在经开区的帮扶下,该企业去年投资3000万元建成智能化生产车间,生产效率提升50%,能耗降低30%,今年4月获评“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如今,企业在手订单充足,产线满负荷运行,月产柔性电路板约1万多平方米。
江苏源康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温智敏说:“我们去年产值是1亿多元,今年6月份已经达到9000多万元,全年计划实现产值2.4亿元。”
优良的发展环境,是吸引项目落地的“强磁场”。今年以来,全市签约注册项目共94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个、1至10亿元项目33个;50个项目开工,19个项目投产。接下来,我市还将围绕提高投资效益、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出台更多实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再提速,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为邳州速度
邳州服务点赞!
记者 / 鲁瑞宝 摄影 / 苏飞 张强
编辑 / 程智 责编 / 裴培
编审 / 张瑞 监制 / 黄新磊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