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国人取名鹏者不少,中国传统习惯,对“鹏”也是情有独钟。张王李刘百家诸姓皆可缀一鹏字,取成单名,以为吉祥。复名鹏飞、鹏程、鹏举,大鹏、小鹏、学鹏之类亦多有之。大鹏展翅的憧憬,令人向往。
取名为鹏,家长有厚望。鹏之意象,早已纳入中华文化传统,成为公共精神财富。
查查典籍可知晓,先秦儒家有凤,无鹏。固然,有个朋字,那是凤字的古文。《说文解字》认为鹏就是凤,其说曰:“凤,神鸟也。”“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风穴。”可知凤是东国飞西山,而鹏是北冥飞南冥,各不相同。
“鹏”曾是庄子奇丽的想象物,长鲸变成的大鸟,双翅拍海水三千里方能起飞,然后驾乘龙卷风,盘旋升空九万里,活生生的宇航母舰,何等的壮观!
难怪二千三百多年之后,至今还有那么多人取鹏为名,认鹏为伟大的象征,望子成鹏。可叹的是他们都不读《庄子.逍遥游》,或读了而未懂。如果懂了,就会明白,庄子眼中,夏蝉、斑鸠、鹌鹑之流短程飞翔固然可笑,大鹏长程飞翔同样可笑,因为它们都“有所待”,待空气做浮载,待风。
由此,想到了立身处世,若有所待,便不逍遥,也就是不自由。见那大鹏高翔远翥,以为这是逍遥游了,纯属误读。《庄子.逍遥游》中清清楚楚,只有那些对人一无所求,于人一无所用,远离红尘的高士,才算真正的逍遥。
国人深受儒学浸染,厚望子孙立大志做大官,未免太书生气了,还是务实为好。诚然,取名为记,各有所好,也不能“千篇一律”。文化传统共享,也是一种生活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