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两天,看到魏老师的一篇文章《为了告别的聚会——槐园忆旧》,记述的大部分是我们高三那年魏老师和班里“学霸”们砥砺拼搏的往事,好多同学当年的随笔,都被魏老师保存下来,晒在了文章的后面,同学们感动得稀里哗啦,那寒窗苦读,挑灯夜战的青葱岁月仿佛又浮现在眼前。
往事不堪回首,自己的学习成绩是上不得台面的,也许早已经被老师“忽略”,不过求学三载,总是还有些东西值得去回味的。
我是博兴一中96级学生,从毕业到现在,一晃20年过去了,魏老师早已转行从政多年,而我们这届的学生,也都到了不惑之年。魏老师现在政府部门任职,时间相对宽裕,写书怀旧也算人生的一大乐事。他记录下的这段岁月,是我最不愿意提及的,坦诚地说,我的这段时光里没有歌声,没有色彩,我就像一只迷途的羔羊,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魏老师是我高三的语文老师,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因为不论学生家庭富裕还是贫寒,不论成绩优秀还是差等,他都能够一视同仁,这对我这个平时沉默寡言、学习偏科的农家子弟来说已经是很“照顾”了。
记忆中,魏老师有点偏瘦,中等个,头发三七分,带着一副金边眼镜,文质彬彬的书生相。他除了爱好读书,还打得一手极好乒乓球,唱歌也不错,可以说文武兼修,极富才华。
魏老师的谆谆教诲让我终生难忘。在所有的学科中,我最喜欢语文,这和魏老师的启蒙、引导是分不开的。
曾记得,他深情地给我们讲诗词,一本厚厚的《唐诗鉴赏辞典》是他的必备用书。李商隐的《锦瑟》当时魏老师花了两节课来讲。这首诗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用典极多,对于知识渊博的魏老师讲起来并不费劲。他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从意象体会到意境感悟,从个人身世遭遇到社会背景,从悼念亡妻到思念侍儿、感叹时光易逝,从庄生梦蝶的恍惚到望帝春心的执着,从沧海鲛泪的寂寥到蓝田日暖的恬淡,魏老师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对整首诗的解读让我们听得如痴如醉,如梦如幻,让人回味无穷。从此,我迷上了古诗词,自己省吃俭用也买了一本《唐诗鉴赏辞典》,我对文学的热爱也是与那时候魏老师的启蒙分不开的。

魏老师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对人生,对未来的思索。我的高三生涯是灰色的,心理压力如亚历山大。高三生活除了学习,就是永远也做不完的题和考不完的试。周考,月考,季度考,期中考,期末考,每次考完之后,都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我常常感觉前途黯淡。最低落的时候,不敢和父母说,爹娘都是普通的农民,省吃俭用,节衣缩食的供我上学已经很不容易了,岂能再让他们操心。和我的发小娟子打个电话诉诉苦,不过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安慰罢了。
而就是在这个时候,魏老师是唯一给我带来动力和温暖的人。他给予我的不是偏见,不是冷嘲热讽,而是鼓励,引导,满满的感动。有一次,他课上夸奖我的作文,读了几段写得精彩的段落,我全身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了好几天。但毕竟学生太多,魏老师也顾不过来,魏老师对于我的关照也只能是100多个学生中的一份。我本人太要面子,好像故意躲着魏老师,自己陷入了妄自菲薄的怪圈,暗自伤神去了。我现在有些后悔,后悔当初自尊心不该那么强,不该那么要面子,应主动找魏老师谈谈心,请他给我支支招,也许我的学习成绩还能提升一大截。
高考是一个分水岭,把我们载向了不同的地方,开启了不同的人生轨迹。高考当天考完数学,我情绪就失控了,没有及时调整过来,影响了后面几个学科的发挥,最终走了一个普通的专科。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企业从事文字工作,做过企业内刊记者、编辑,后来又赶上企业和国家级刊物战略合作,在权威媒体的带动下,我们的内刊在全县也算是“标杆”,几年下来,报纸合订本已经是厚厚的一大摞,前两年,企业效益好的时候,我曾想把内刊合订本寄给他,以此证明他的这个学生没有给他丢脸,但终究没有勇气寄出去,更没有勇气和魏老师联系。
时光荏苒,岁月有痕。有的同学走出了家乡,到一二线城市去打拼;有的同学继续在学业上深造,现在都已读完博士;有的同学留在县城,虽没有大城市那么紧张的节奏,日子过得也别有一番安静闲适;也有一些当初成绩并不突出,但头脑灵活的同学做生意发大财的,混得也很阔绰……人生就是这么奇妙,各有各的选择,各有各的人生。不管怎样,生活总是要向前的,人生的精彩之处就是充满了许多未知。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之于魏老师,不过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名学生,魏老师之于我,却是黑暗中带给我光明的人。这么多年过去了,魏老师或许已经不记得我了,而我却满怀感恩地记着他,因为他有一颗慈悲心,有一颗爱心,这种爱,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常常在想,假如有一天,我也能成了老师,或者就算成不了老师,我也要做一个像魏老师那样,给别人带去鼓励,带去动力,带去温暖的人。
评论列表(2条)
大作满怀激动的心情,不忘师恩,不忘同学情,也不忘自我反省。读之令人感动敬佩!大赞
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