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让暑期生活多“知”多“彩”

文明实践让暑期生活多“知”多“彩”

暑假期间,在运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墨香与童趣交织。工作人员孟庆凤正握着小朋友的手,在纸上勾勒花鸟字的轮廓。据介绍,这是街道为解决孩子看护难题,专门开设的非遗体验课。

“花鸟字又好看又神奇,学会了就能在班级才艺表演上露一手啦!”学生王奕丹举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满是自豪。在这里,非遗传承人每周都会来授课,孩子们在笔墨间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度过了安全又充实的午后时光。

文明实践让暑期生活多“知”多“彩”

同样热闹的还有隆丰湖科技文化中心的编程教室。孩子们专注地盯着电脑屏幕,小手在键盘和鼠标上灵活操作,精心勾勒着属于自己的绘图作品。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个个卡通角色欢快跑动起来。

“编程就像搭积木,把指令拼起来,角色就会听指挥!”学生周奕成一边拖动鼠标调整程序,一边兴奋地说。

“我们公益编程课涵盖图形化编程、Python等内容,面向5岁到16岁的孩子免费开放。通过动手设计,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体验编程的乐趣。”辅导老师王理想介绍。

据悉,东湖街道依托隆丰湖科技文化中心在暑期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教育服务,涵盖艺术类、体育类、科技教育类及综合服务类等多个领域。这些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孩子们在学习与实践中收获成长,也让家长们少了一份牵挂。

文明实践让暑期生活多“知”多“彩”

城区孩子的暑期生活精彩纷呈,乡村儿童也有了充实的好去处。在新河镇的新河书吧里,一场特殊的“红色课堂”正温情上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回荡在书吧里,小小的身影挺直了腰板,眼神里满是对革命先辈的崇敬。

在这里,孩子们不仅通过诗歌回顾长征历程,感受信仰的力量,还可以在志愿者老师的指导下写作业、阅读书籍,在书香与红色文化的浸润中,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

据了解,新河书吧面向全镇青少年儿童开办暑托班,不仅安排了读书、书法等活动,还邀请大学生和退休教师授课,让乡村孩子的暑假在关爱与陪伴中,收获知识与快乐。

从非遗传承到科技探索,从书香为伴到公益课堂,这个暑假,全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成了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人员吴雨桐表示,通过开展多姿多彩的活动,既丰富了未成年人的假期生活,也让他们在放下手机、走进社会的过程中,感受关爱与陪伴。这个夏天,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因这些文明实践活动变得多“知”多“彩”,更有“知”有“味”。

融媒体记者:李索雅
摄影:陈国政 王煌
编辑:程智
责编:郑惠珠
编审:南冰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