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哨兵”上岗 织牢风险预警网
在该镇的果禧百润超市入口处,一个巴掌大的白色装置——联网式烟雾报警器引人注目。
“店里装了3个烟雾报警器,一旦有烟雾或温度异常,10秒内就会触发警报。”超市负责人刘惠武介绍,“报警信息会同步推送到镇应急指挥中心和我的手机,员工能第一时间疏散,救援力量也能迅速赶赴现场。”
议堂镇安监办工作人员陈金展示的智慧应急平台界面显示,类似这样的烟雾报警器将覆盖全镇所有高风险场所。首批200个设备已接入沿街商铺、卫生院、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第三季度还将新增300个,实现541家社会面小场所全覆盖。
议堂镇副镇长赵永表示:“传统巡查周期长、盲区多,现在‘电子哨兵’24小时值守,隐患发现效率提升70%。”
无人机巡航 构建立体防控体系
“光听得见还不够,必须看得清现场。”赵永带记者走向无人机控制台。工作人员点击“无人机巡航”模块,一架无人机随即从屋顶停机坪升空,按照预设路线开始巡查。
“这是我们刚投用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系统。”赵永介绍,无人机配备红外热成像摄像头,可沿固定航线巡查,一旦发现火情、违规用火等异常,1分钟内生成预警信息并锁定具体位置。
“上周超市仓库角落堆积纸箱,无人机红外扫描发现温度异常,5分钟内就通知我们整改。”刘惠武对记者说。
目前,议堂镇正逐步构建“烟杆报警—无人机核查—人工处置”的闭环机制,应急响应时间从传统的30分钟压缩至10分钟以内。
智慧平台赋能 破解监管难题
“扫码就能查隐患整改指南!”在镇东一家包子铺,店主周学照向记者演示“智慧应急”二维码功能。他指着墙上的二维码说:“以前自查全凭经验,现在扫一扫就能看到燃气泄漏、线路老化等20多类隐患的排查方法。”
同时,议堂镇依托腾讯IMA知识库广场建立的隐患知识库,已成为商户的“随身安全顾问”。平台收录了近年来全国典型事故案例及整改方案,商户通过手机即可匹配自身场景的解决方案。数据显示,上线3个月以来,该平台累计访问量超4000次,商户自主整改隐患数量同比增加45%。
“技术赋能不是替代人力,而是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赵永坦言,全镇仅30余名安全信息人员,传统模式难以应对541家场所的巡查需求。通过“技防+人防”协同,监管人员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入隐患整改督导。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议堂镇社会面小场所火灾事故同比下降60%,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提升至95%以上。赵永表示:“我们还要让‘电子哨兵’更聪明、应急响应更精准,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融媒体记者:王壮
摄影:陈国政
编辑:程智
责编:郑惠珠
编审:南冰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