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英雄王杰:23岁定格,60年回响

评论|英雄王杰:23岁定格,60年回响

60年前,为了保护参加训练的同伴,23岁的王杰扑向即将意外爆炸的炸药包,用生命谱写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赞歌。

60年后,在鲜花簇拥的纪念碑前,人们用最真挚的情感,追忆这位用热血诠释“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箴言的青春榜样。

评论|英雄王杰:23岁定格,60年回响

7月14日,王杰烈士陵园内,松柏伟岸,翠盖如云。这是一场穿越时空的青春对话,更是一次触动心灵的成长叩问:在这个五彩斑斓的时代,我们怎样守护“三不伸手”的赤子之心?如何让“两不怕”精神在追梦路上焕发新光彩?纪念活动上此起彼伏的誓言,就是最燃的回答!

评论|英雄王杰:23岁定格,60年回响

当《王杰的枪我们扛》的旋律响起,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回响耳畔——“王杰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学习践行王杰精神,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这声号令,如战鼓擂响,让我们豁然开朗: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王杰精神就是拒腐防变的“金钟罩铁布衫”,时刻引领我们破浪前行。

评论|英雄王杰:23岁定格,60年回响

铮铮誓言,初心本色。王杰始终视荣誉为集体功勋的勋章,把待遇看作人民托付的千钧重担,将物质视为组织统筹的公共粮仓。这份“不伸手”的自觉,源于他对“人民至上”的赤胆忠心。跨越一甲子,“三不伸手”的强音,在新时代得到最有力的传承:它必将斩断公车私用的“特权链”、刹住会议活动的“奢靡风”、堵死公款吃喝的“贪欲壑”。当“三不伸手”的灵魂火炬,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制度铠甲碰撞交融,便为每位党员干部树起了“跟党走、作表率”的闪亮航标。它们犹如精准的北斗,指引我们将为民服务信念,淬炼为日常工作中的点滴修为,锻造成干事创业的钢铁长城。

评论|英雄王杰:23岁定格,60年回响

邳州作为承载英雄事迹之地,在新时代争当县域发展 “领头雁”、工业经济“排头兵”的征程中,弘扬王杰精神尤显珍贵。

例如,在产业发展的赛道上,邳州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恰似王杰在面对危险时的果敢抉择,需要我们主动承担最艰巨的任务,聚焦六大主导产业,深入各地挖掘优质项目,在招商引资的战场上积极作为。在项目建设和企业培育方面,王杰的专注与坚持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建立企业培育库,用好各项惠企政策,打造更多 “独角兽”“瞪羚” 企业,推动实体经济体量壮大、能级提升。

譬如,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延伸农业产业链,培优二产,激活三产,更需要奉献精神的支撑。无论是传统种植的提单产、扩产能,还是特色种植打造 “一镇一品”“一村一品”,以及依托龙头企业发展特色养殖,都需要广大干群扎根基层,一步一个脚印。

再如,从兜住民生底线到深化群防群控,再到回应群众诉求,不推诿、不回避,王杰的担当精神为社会治理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这些都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品格,从来不是轰轰烈烈的口号,而是平凡岗位上的坚守,是利益考验时的初心如磐。只有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才能书写出无愧于英雄、无愧于人民的时代答卷。

青春的誓言在此激荡,英雄的荣光永续传扬。

让我们以王杰精神为灵魂的明镜,让“两不怕”精神、“三不伸手”的自觉成为生命深处最炽热的烙印,争当新征程上纪律如铁、作风过硬的“领头雁”“排头兵”。唯有如此,王杰用生命点燃的信仰火种,才能穿透60载岁月烽烟,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史诗中燃起更加炽烈、更加恒久的燎原之火——这是一座永不生锈、永不偏移的精神坐标,必将永远照亮后继者奋楫扬帆的壮丽航程!

记者 / 徐付梅 摄影 / 陈谢
编辑 / 杨梦凡 责编 / 裴培
编审 / 张瑞 监制 / 黄新磊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