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老味道:邳新路广场东羊肉馆,一口入魂的烟火传承

作者:景明 京生 勇成

邳州老味道:邳新路广场东羊肉馆,一口入魂的烟火传承
在邳州的美食江湖里,总有那么几家老店,凭着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把寻常滋味熬成了城市的味觉记忆。广场东羊肉馆便是其中之一。这家藏在邳新路旁的老店,门头不算起眼,却用一锅滚烫的羊肉汤,暖了邳州人十几个春秋,成了本地人逢人便夸的“宝藏去处”。

一进门,先被那锅汤勾了魂

“老板,来碗羊汤,多放香菜!”刚推开玻璃门,就被大堂里弥漫的香气裹了个满怀。后厨的大铁锅里,羊骨与鲜肉正咕嘟咕嘟地翻滚,奶白色的汤汁泛着细密的泡沫,那是文火慢炖五六个小时才熬出的精髓。

舀一勺汤,撒上翠绿的香菜和蒜黄,热气混着肉香直往鼻尖钻。喝一口,醇厚的汤汁滑过喉咙,带着羊肉特有的鲜甜,却丝毫没有膻味——秘诀全在选材和处理上。老板每天天不亮就去市场挑羊,专选本地散养的山羊,肉质紧实细嫩,回来后用清水反复浸泡去血水,再配上十几味香料慢炖,才能有这一口“鲜掉眉毛”的汤。

若是想多尝点肉,不妨加一份手切羊肉。薄厚均匀的肉片在热汤里稍烫即熟,蘸上店里特制的辣椒油,肥而不腻,辣中带鲜,嚼起来满口生津。

一碗烩面,藏着老手艺的倔强

邳州人吃羊肉汤,总爱配一碗手工烩面。广场东的烩面,是他们凌晨三点就起来揉的面。“三揉四醒”的功夫一点不含糊,面团在手里反复揉搓,直到变得光滑筋道,醒面时还要盖上湿布,锁住水分。

拉好的面条宽宽厚厚,扔进羊汤锅里煮上片刻,捞出来浇上汤,铺上羊肉片、撒上青菜,一碗烩面就成了。筷子挑起面条,能感觉到明显的韧劲,嚼起来带着麦香,吸饱了羊汤的滋味后,每一口都是满足。有人爱把烩面泡在羊汤里,让面条吸足汤汁;有人则喜欢先吃面,再喝汤,两种吃法,各有妙处。

小炒配酒,是老食客的“隐藏菜单”

别以为这里只有汤和面,几道特色小炒,才是老食客的“心头好”。爆炒羊肚一定要点,羊肚切得细薄,大火快炒后带着锅气,脆嫩中带着微微的辣,嚼起来咯吱作响,配着羊汤喝,解腻又开胃。

要是同行的人多,再来份“羊肉沾五毒”。这道带着邳州乡土气的小菜,其实是羊肉配着香菜、辣椒、蒜泥等调成的蘸料,辛辣与肉香碰撞,一口下去浑身通透,难怪本地人说“秋天吃了它,冬天不怕冷”。

老板和伙计们都像自家人,看到常客会主动问“今天还吃烩面?”;汤喝完了,不用招呼,就有人过来添;天凉的时候,还会提醒“慢点喝,别烫着”。这种不刻意的热情,比菜单上的菜更让人暖心。

十几年过去,周围的商铺换了一茬又一茬,广场东羊肉馆却还是老样子:木桌子擦得锃亮,墙上挂着老主顾送的锦旗,锅里的汤永远滚烫。对于邳州人来说,这里不仅是吃饭的地方,更是一段关于烟火、关于记忆的牵挂。

若你哪天来邳州,不妨拐到邳新路,推开那扇玻璃门。或许你会明白,真正的美食,从不需要华丽的包装,只凭一口踏实的味道,就能在时光里,熬成人人惦记的老交情。

(1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