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是出行的希望
更是发展的动力
在邳州大地上
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农村公路
串起千家万户
连接起广阔乡村的新生活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农村发展,因路而兴。近年来,我市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紧紧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总目标,把农村公路建成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群众满意的“幸福路”。
巡查除患
修复路面护安全
302县道
302县道是我市北部的一条重要交通干线,按照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路面宽度9米。然而,近两年来,由于大量重载车辆绕行该路段,导致部分路面严重破损,给沿线居民和商户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在路边经营商铺10多年的吴媛媛对此感受尤为深刻。
商户吴媛媛告诉记者:“以前这条路非常平坦,最近两年被大车碾压坏了。我们出去采购不方便,顾客到店里来消费也不方便。”
市交通运输局工程建管中心工作人员在巡查中发现这些情况后,立即向相关部门汇报申请维修,随后对该路段进行实地勘查,并初步制定了302县道路面修复方案。
市交通运输局工程建管中心工作人员刘同飞表示:“目前道路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已通过审核,即将进入招投标阶段。我们将严格筛选有实力的施工单位,确保道路修缮质量。预计8月初可进场施工,工期约两个月。”
据悉,道路修缮完成后,市交通运输局将联合相关部门强化道路管控,严禁重载车辆驶入。
农路护养
畅通富民强市“快车道”
山海大道
农村公路“建好”是基础,“管好、护好、运营好”是关键。为科学规范养护农村路网,我市25个镇(区、街道)已组建市、镇、村三级养护队伍,从卫生养护、绿化养护、桥梁检测、小修保养、安全设施维护五个方面,对农路实施科学化养护。
刘同飞说:“我们坚持每周开展道路养护巡查,发现问题立查立改,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在302县道即将启动维修之际,我市另一条重要县道——山海大道的修复工程已全面展开。由于长期承受重载车辆通行,该路段出现较多纵横裂缝,存在进一步损毁风险。市交通运输局抢抓夏季施工黄金期,调配专业人员和机械设备,全力推进路面填缝修复作业,确保道路通行安全。
刘同飞说:“夏季高温有利于沥青材料渗透,我们正抓紧进行裂缝封堵作业。通过封闭裂缝阻隔雨水下渗,可有效防止路面损坏扩大。整个修复工程计划于7月25日前完工。”
山海大道于2013年建成通车,全长13.01公里,是连接我市主城区与西部片区的重要交通干线。作为邳州新港的主要疏港通道,道路修复后将显著提升通行效率,并为港口物资集散提供有力支撑。
302县道和山海大道的改造是我市多年来农村公路建设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市县道、乡道优良率分别达到95.77%和88.99%。县、乡、村道路可绿化路段绿化率分别达到100%、96.12%、92.36%。
道路通,产业兴。在我市,农村公路已从单纯的“通行路”升级为“致富路”和“产业路”。作为“大蒜之乡”,每年夏季交易旺季,山海大道两侧70余家收购点可完成大蒜交易11.3万吨,实现交易额8.2亿元。良好的交通条件,成为蒜商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撑。
商贩张学清说:“以前这是条渣石路,行车比较颠簸。如今铺成沥青路面后,既宽敞又平整,我们收蒜卖蒜都方便多了。”
修路惠民
铺好“幸福路”
胡石线
官湖镇农路办主任王继凯说:“这段道路全长2.1公里,原是水泥路,因破损影响通行。后来,镇里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对道路改造升级,6月10日通车后,不仅为板材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还带动了授贤村旅游业发展。”
农村公路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改善,在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截至目前,我市农村公路总里程3000多公里,其中县道18条、乡道365条、村道600条。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农村路,串联起沿线生态、乡村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绘就了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记者 / 鲁瑞宝 摄影 / 苏飞 陈谢
编辑 / 程智 责编 / 裴培
编审 / 张瑞 监制 / 黄新磊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