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记者走进官湖镇柳堰村柳召各的养殖场,映入眼帘的是上千只整齐排列的笼子,笼中虎皮鹦鹉羽色斑斓,“叽叽喳喳”鸣声不断。柳召各手持饲料穿梭其间,动作娴熟地为鹦鹉投喂。
“目前,这批引进两个月的鹦鹉正处于育雏期,每个笼子里饲养5只到6只。”柳召各介绍。
柳召各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柳堰村党总支书记。服役河南期间,他便与当地蓬勃发展的鹦鹉养殖产业结缘。退役后,战友留在河南潜心钻研养殖技术颇有成效,这份成果深深触动了柳召各,也让他萌生了创业念头。2024年,他投身虎皮鹦鹉养殖行业,起初在简陋民房里养殖600对鹦鹉。起步阶段困难重重,由于对养殖技术掌握不足,柳召各养殖的鹦鹉因疾病大量死亡,让他一度灰心。
“大概损失了300只。虎皮鹦鹉肠胃弱,稍有管理疏漏就会腹泻染病。看着鸟儿接连死去,我心里直打鼓,甚至动了放弃的念头。”柳召各回忆道。
面对技术匮乏、环境不佳等重重困难,柳召各在家人的支持下重新振作,六次前往河南考察学习,与养殖经验丰富的战友频繁沟通,不断摸索鹦鹉的生活习性、喂养方法及疾病防治。从通风系统的设计,到饲料配方的优化,再到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他逐步掌握了鹦鹉的养殖方法及生活习性。
柳召各介绍:“虎皮鹦鹉喜暖畏寒,30℃左右的环境温度最为适宜。冬季气温过低时,鹦鹉不仅停止产蛋,还无法正常孵化幼鸟,因此需要采取加温措施;夏季则需及时降温,确保温度恒定,为鹦鹉营造稳定舒适的生长繁育环境。”
通过钻研饲料科学配比、攻克雨季防霉与疫病防治难题,柳召各的养殖技术日臻成熟。瞅准市场机遇,他将养殖场搬进宽敞车间。如今,柳召各养殖的鹦鹉达3000多对,市场销售供不应求,整批销售每对约40元,年利润可观。
腰包鼓起来后,柳召各始终牢记党员使命,将“双培双带”理念化作实际行动,手把手教技术、传经验,带动群众发展鹦鹉养殖。如今,周边镇已有5户村民跟着他学习养殖。在官湖镇胡塘村村民胡立堂的养殖场里,柳召各正耐心讲解夏季养殖管理要点。
“夏季高温潮湿天气是养殖关键期。一方面,炎热气候会导致鹦鹉食欲下降;另一方面,雨水易使洒落的粮食霉变,威胁鸟群健康。需及时清理落地粮,经暴晒处理后,再少量掺入新粮投喂。同时,适当使用消炎药,帮助鹦鹉调理肠道,确保其健康生长。”柳召各说。
今年3月,在柳召各的帮助下,胡立堂引进1000对种鸟开启养殖。得益于柳召各提供的优质种鸟和悉心指导,首批1500对幼鸟顺利出栏,基本收回种鸟成本。
从孤军奋战到携手同行,柳召各把小小鹦鹉变成了乡亲们的“致富鸟”。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他不仅蹚出了一条特色养殖的新路子,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深刻内涵。
柳召各说:“党员的身份时刻提醒我,要在群众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发展鹦鹉养殖,不仅是我的个人事业,更是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途径。今后,只要有乡亲想加入这个行业,我一定毫无保留地提供技术指导,让大家都能实现增收致富。”
融媒体记者:李索雅
摄影:杜洋
编辑:程智
责编:郑惠珠
编审:南冰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