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森林食品,丰富“森林粮库”。作为林业产业大市、闻名遐迩的“银杏之乡”,近年来,我市依托96.54万亩的广袤林地资源,创新探索“立体开发、多元供给”的森林食物发展模式,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让葱茏林海变身“绿色粮仓”。
林下生金
药材菌菇巧搭配 绿林变身聚宝堆
走进铁富镇张庄村的中草药种植基地,放眼望去,大片的流苏树树形优美、枝叶茂盛。走近一看,林下别有洞天:分块套种着黄精、白芨、射干等多种中药材。
冯均猛是这块基地的负责人,七年前,他承包400多亩土地种植红枫、流苏等绿化树种,如今苗木长势良好。但是苗木种植是一项长期投资,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看到显著的收益。为增加短期收益,两年前,他开始在林木下套种中药材。
“我们在林下种植了七八种药材,生长周期长短不一。像‘急性子’这种中药材,四个月就能收获;有的则需要两三年才见效益。在价格稳定的情况下,每亩地一年能有七八千元收入。”中草药基地负责人冯均猛说。
除了中药材,通过销售少部分绿化树木,每年也可以为冯均猛带来一定收入。有了中草药种植基地,当地农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这活不累,每天能挣七八十元,当天下班当天结清,还不耽误家务活,很不错。”村民王吉凤说。
像这样的中草药基地,我市共有1000多亩。为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我市出台扶持政策,在技术、土地等方面给予帮扶。
冯均猛表示:“政府不仅给予我们资金补贴,还定期组织培训班,或是派专家上门指导,帮助我们掌握种植技术。”
树上油库+林下粮仓
碧根果+麦豆双创收
除了森林药材以外,我市还大力发展板栗、碧根果等木本粮油产业,积极推动特色经济林提质增效。
在江苏美联碧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一颗颗饱满的碧根果掩藏在枝叶之间,工人们正在给碧根果剪枝、喷药,为果实成长打好基础。
2018年,在邳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资金扶持和土地流转相关政策支持下,该企业开始种碧根果,经过七年的成长,今年迎来丰果期。
据公司工作人员孙虎介绍:“目前种植总面积约3000亩,预计今年产量可达15万斤。按目前鲜果价格20元每斤计算,碧根果今年收益可达300多万元。”
为实现“一地多收”,江苏美联碧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还在林下套种大豆、小麦等作物。如今小麦收获完毕,大豆正在播种,两种作物叠加,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孙虎算了一笔账:“套种的大豆和小麦,预计能带来100万元以上的经济效益。”
不仅如此,基地日常的除草、果树修剪、果实采摘等工作需要大量人力,带动了当地300多名村民就业,让大家共享产业发展的红利。
🦗夏夜捡“姐了龟”
金蝉破土杨林间 遛弯增收喜洋洋
如果说木本粮油种植、林下中药材种植是我市布局的长远“棋局”,那么林下养殖则是“森林粮库”的“短平快”项目。依托丰富的杨树林资源,戴庄镇沙庄村大力发展金蝉养殖产业,每年夏季麦收之后,在金蝉养殖基地里,一个个金蝉破土而出,为百姓餐桌提供一道高蛋白食材。
“养殖金蝉省工省时,效益还不错。”早在7年前,村民何若举就将家中的3亩杨树林用于金蝉养殖。如今,每到金蝉收获季,一家人晚饭后就到树林里捉金蝉,在遛弯游玩中,就把“金蝉”收入囊中。
“3亩地养一季,挣几万元没问题。”何若举说。
金蝉的收获季可持续一个月左右。目前,沙庄村金蝉养殖面积已达700亩左右,一季下来,能为全村村民带来30多万元的收益。
金蝉、碧根果、中草药等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正是我市林下经济多元发展的生动写照。几年前,我市借助30万亩成片银杏林的优势,在铁富等镇银杏林下示范推广栽培赤松茸、大球盖菇等菌类作物400余亩,可收获鲜菇800吨,产值500万元以上。
同时,我市还建成全国最大银杏交易市场,形成了“买全国银杏树,卖全国银杏树”的良好局面,市场年交易额超30余亿元,开发保健品、生物制药等50余种深加工产品,形成全国最大的银杏产业链。
我市林地资源丰富,林网面积180万亩,农田林网覆盖率97%,如何依托自身生态禀赋,多向林地要效益?
“我们将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人才,提升林下经济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同时,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升林下经济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科科长徐国栋表示。
未来五年,我市将新增林下经济用地1.5万亩,并在科研创新、林花林果品种结构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随着“森林粮库”的持续扩容提质,邳州的绿色林海必将孕育更多“金山银山”,让群众的绿色“饭碗”越端越稳、日子越过越红火。
记者 / 鲁瑞宝 航拍 / 张强
摄影 / 苏飞 索晓飞 郭家良
编辑 / 杨梦凡 责编 / 裴培
编审 / 汤元文 监制 / 彭严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