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灵丛台话春秋

作者:王以太

武灵丛台话春秋

武灵丛台,全名应叫赵武灵王丛台,为趙武灵王所建,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因“连聚非一,故名丛台”。台上建有天桥、雪洞、花苑、妆阁诸景,结构奇特,装饰美妙,当时已名扬列国。虽经二千多年沧桑历史,还保持着古代亭台的风貌,仍以古老的雄姿,迊接八方来客

武灵丛台位于“广府古城(又名永年城)内”,现辟为由郭沫若题词的“丛台公园”。规模宏大,景观颐人。若“桃花岛”与之相比,有其规模,却没有其历史。故丛台以历史见长。因此,我们也才纷纷登上高台,以观赵燕风烟。丛台之高,须经几个转弯方能登顶。这里处处都是历史,路路都有故事。在丛台的第一个转弯处,有一幅独特的古老仿宋字标曰“滏流东渐,紫气西来。”让人费解的是一反“紫气东来”的成语,变成了紫气西来。原来是根据郸邯城的地理位置确立的。“滏流东渐”指广府城南的滏河向东缓流,“紫气西来”指城西的紫山的详瑞之气传播过来。既描绘了当地地理特征,又蕴含祥瑞寓意。

登上丛台,放眼望去,满园碧树,一河莲花,丝竹管炫,歌舞升平。游人如织,老幼颐情。台上人来人往,用摩肩接踵形容也不为过。在座北朝南正殿内,供有赵武灵王石雕象,门柱盈联曰:“披云揽胜思苍靈革故雄谋励世,把酒怜怀赞华夏鼎心壮举驚天。”评价恰到好处,好联!

我在丛台上四处行走,虽没有检阅军队、尝听歌舞的豪情壮举,也还有猎奇揽胜、闲情逸致的雅性。千年古槐,斑驳城墙、沧桑砖垛,处处都让人浮想联翩……正好这里有一处书馆,一本《郸邯成语典故》吸引了我的注意,郸邯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古城,仅创造的成语典故就有一千多个,多有份量啊!于是我立即购买2本,一本自用,一本馈赠好友。也算沾沾郸邯的文化味了吧。

时间有限,不得不走下丛台,顺原路返回到下一个必游之处——秦始皇出生地。可惜周一不开放,只好在此地转悠,领略一下秦皇出生地的氛围。但见门前车马石桩,长槽水井,倒也有居家应有的摆设。突然想起“奇货可居”的成语,吕不韦在郸邯做生意时,见秦庄襄王(又名子楚)可怜,但认为他是奇货可居的,将来必能赚大钱,果然后来生了秦始皇,不是奇货可居吗?

广武古城,名符其实,有完整的古城墙,瓮城也完好无损,城垛排列整齐,大大的青砖,深深的门洞。南门外滏河东渐,是一条天然的护城河。

城内两厢房舍齐整,地面青石光滑,老宅故院綠树红花,座座牌坊高大精至。生活在这是的街坊,慢声细语,温文尔雅。店铺林立,衣着光鲜。“汉服店”“一览芳华”“南西妆造馆”等比比皆是。

永年广武古城还是个武术之鄉,太极拳家喻户晓,太极武馆时有所见,甚至在公路一侧的绿化带中,立有许多打太极拳的造型雕像,这对于喜欢太极运动的我来说,是个不小的鼓舞……

出得城门,“鸿儒”们评头论足后,又在争论“广府古城”“永年城”谁先谁后的话题,众论:应是永年在先,广府在后。理由是:既然永年因异讳而异名广府,“永年自然就不复存在,广府顺理成章为现名了”。合情合理,论之有据,大家仿佛都是考古学家了。

其实,这一车游人,虽非人中龙凤、地方豪杰,也是人人身怀荆山之玉,个个手握灵蛇之珠的,哪一位都是拿云手,都是有几把刷子的,考据古城,还不是小菜一蝶吗?

岀南城门,临在滏河边处上车离开时,憨厚诚实的导游小杜仍不忘送我们去流览一个郸邯学步的成语出处。在滏河上的学步桥畔,矗立一座郸邯学步的雕塑,栩栩如生地塑造了外地人学习郸邯人走路的情景。更让我们加深了对这一成语的印象。我忽然又想起,小杜导游为什么给我们送这个景点呢?难不成是在问我们:你们来郸邯学到了什么呢?是的,我们在郸邯学到了什么呀?

(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