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在八路镇香埠村村集体自主经营的300亩水稻田里,农机操作员们正忙着搬运培育好的秧盘,放置在插秧机上。伴随着一阵阵“轰隆隆”的机器声,插秧机来回穿梭,一株株嫩绿的秧苗从插秧机苗盘上滑落,水田很快披上了绿装。
据了解,过去香埠村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为改变这一现状,村党支部多次外出调研考察,组织开展村民议事会,最终决定通过流转土地规模种植富硒水稻。
八路镇香埠村党支部书记周继生介绍:“我们300亩地用了两台机器插秧,预计3天能栽完。”
“秧好半熟稻,苗好七分收”。为做好夏种工作,香埠村村集体预留好10亩地提前做好水稻育秧工作。在水稻育苗田里,一盘盘整齐的秧苗如绿色地毯般铺展开来。
周继生说:“今年我们大概在5月就开始育秧了,多年下来技术很成熟。”
此外,为摆脱传统农业生产的约束,香埠村还积极打造富硒米“全产业链”,通过成立村农业公司,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共同发展。目前该村形成了一条集水稻育秧、栽插、收割、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富硒米产业链。
周继生表示:“我们将充分利用村集体农业公司的优势,通过深加工大米进一步增加水稻附加值,实现集体、村民双增收。”
融媒体记者:程艳芳
摄影:郭家良
编辑:程智
责编:郑惠珠
编审:南冰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