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一门艺术,韵味十足,如诗如画,如酒如歌,他追求生动自然、清奇冲淡、委曲含蓄、耐人寻味的境界,使人能从所观感之物中冥观未观感之物,从所道之事中默识未道之事,即获得古人常说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意味无穷的美感。表现在太极拳中就是有神韵。
说到神,有一种神话般的感觉,看不见摸不着,虚无缥缈的。
其实神在太极拳中是能表达的,例如《三侠五义》六二回:“庄致和见那道人骨瘦如柴,仿佛才刚病起来的模样,却又目光如电,炯炯有神。”可知外在的表现就是目光如电有神,就是“拳似流星眼似电”。 表现在太极拳中就是眼睛传神。眼睛的传神加上肢体螺旋式运动的韵律即神韵。
“神韵”是一种理想的境界。自然传神、韵味深远、天生化成无雕琢的痕迹.。如何把太极拳练出神韵来呢?
陈家沟的理论家陈鑫说。其一,“其精神在何处?曰:在眸子。心一动则眸子传之,莫之或爽。”就是眼为心之苗,这是技击的关键,看对方的眼神行事,保护自己的眼神不外露,伺机而动,达到手法、身法、步法与眼的有机配合,乘虚而入,一招制敌,从而获胜。
其二,“眼神尤为紧要,当随主要之手运行,不可旁视,旁视则神散,志亦不专。”眼随手转。现在很多的人打拳不注意眼神,漫不经心的,与手法、身法、步法不配合,乱看或目光呆滞,眼神游离拳法之外,旁视神散。
其三,“眼神注于(主要)手中指,不斜视。”。
其四,“眼看住前手中指,中指的也(的就是靶子,众矢之的的的),故必视此,不可旁视令涣散无着……眼必注于右手中指甲……”看中指的什么地方,才能注意力集中,心无旁骛的练拳,中指甲。
其五,“人之一身,运用全在一心,而传神全在于目,故必凝神注视,揽檫衣(懒扎衣)势右手为主,左手是宾,右手发端,眼必视之,眼随右手而行,至右手停止,.眼必注于右手中指甲,五指肚要用力,此前后手运毕归宿处,故必用力。此时运动手似停止而其运动之灵气实不停止,一停止则其气息矣,即与下一势隔阂。此即天地阴阳运转不息,曾二气之在吾身独可息乎哉!惟不息故气越运越实,至运到十分满足。乃定势也。
则下势即发起,此即阳极阴生,阴极阳生之意。”这就是眼神与手运动的配合得出的韵味,太极拳的内涵就显现出来了,这才是太极拳的神韵。这里只是以懒扎衣为例,实际国家标准竞赛套路的24、32、42、48等的野马分鬃、搂膝拗步、倒卷肱的主手都应如此。
其六,“运行根于一心,而精神看于眼目,眼目为传心之官,故眼不旁视,足征心不二用。”古人说的心就是现在的大脑,眼神是靠大脑来指挥的,肢体的运动是靠意识即意识的流动简称意识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演练之中,手法、步法和身法,以及术法,都要靠眼神和心意来完成每个动作得。由于眼神的集中,使神经中枢绝大部分处于抑制,它能消除紧张,致使动作柔缓,有助于克制急躁,长期坚持,自会潜移默化,陶冶气质,突破情感障碍,走出心理困境。
我身边的一位拳友参加全国太极拳比赛拿到金牌,我问她你这次比赛比以前稳的很,不光不紧张,手脚的运行也十分圆润什么原因?她说我这次眼神只是跟着主手的中指甲走,只看指甲不知道有人的存在了,进入真空状态,真空能空,境界也。
太极拳以身为主,以眼为帅,以拳为兵,以脚为将。在冷兵器时代,拜师学艺得练好眼力,使用暗器箭法才会准确。与敌搏击,眼见彼之来,才能接其风而变其术,进而取之。眼者身之主,如果眼神不能顾及上下左右前后,那你势必会被对方袭击而受害。
武林高手的眼神往往能达到睁目若朗星,头正肩平,点前顾后,对拉和平,肩当家过,肘屈展行。周旋转轮。手脚乘虚,攻击如神。
要知对手虚与实,全凭双眸练得清。眼与心意至关重要,不论演拳或技击,都要以心灵为上。心灵则手敏,心灵手敏妙如转环,逗引埋伏,出没无端。手与眼合,眼与心合。眼随手转,颈随眼转,凝神用意,怡情养生。才是太极拳之神韵。
评论列表(1条)
这篇关于太极拳神韵的论述,从立论到论据论证,说得十分明白透彻。这是作者长期以来,习练太极拳法,达到出神入化程度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