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陇海路小学,看到各类阅读元素充盈校园的每个角落。在报告厅,“新华书店”杯大运河经典诵读大赛正在紧张进行,选手们声情并茂地诵读各类古诗文。在阅览室,学生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陇海路小学学生张牧说:“读书让我的思维能力变强了,也有了更充分的想象力。”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陇海路小学构建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自主开发“品诗词·诵经典”校本教材,依托“晨诵·午读·暮吟”特色活动、书香校园阅读节、阅读展演活动等载体,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陇海路小学教师朱英表示:“我们通过每日一诵、每周一笔、每月一评,每学期引导学生们除课本之外,再诵读30首古诗词,并在学期末开展古诗文素养考核,以评促学、以考促记。”
作为全国书香校园,陇海路小学还发挥环境育人优势,因地制宜打造阅览室、班级图书角等,积极构建“空间-课程-活动”立体阅读体系,随处可读、随时想读的校园阅读生态已然形成。
陇海路小学教师曹娜娜表示:“我们将不断创新形式、深化实践,坚定不移地培养学生终身热爱阅读的习惯。”
目前,遍布城乡的社区书屋、农家书屋等通过图书更新、空间改造和活动创新,已发展成青少年课后阅读的“精神充电站”。其中,运河街道有39个农家书屋,通过“城市书房+社区”“农家书屋+志愿服务”等模式,打造15分钟阅读圈;新河书吧现有书籍3万余册,实施阅读积分兑换机制;议堂镇拾光读书会利用各村农家书屋、园区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东湖街道前沙沟社区农家书屋推行全天候开放服务……
东湖街道宣统办公室主任龚薇薇表示:“我们全年累计开展阅读活动100余场次,线下汇集群众6000余人。此外,我们的居民出门15分钟就可以找到一个阅读的地方。”
青少年阅读服务设施的覆盖,打通了“最后一公里”,真正让优质阅读资源下沉、触手可及。不仅如此,在全民阅读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公共文化空间也正转型升级为青少年阅读素养培育的核心载体。在市图书馆城市书房,各类硬件设施完善,环境雅致。今年,市图书馆还新增电子借阅机、更新电子图书资源,同步引进听书服务,同时利用假期开展“共沐书香 阅享生活”主题活动,引导青少年关注线上阅读,享受阅读乐趣。
学生于正恩说:“图书馆里可以随时借阅书籍,不用多花钱买书,读书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充实。”
像市图书馆一样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还有议堂镇议堂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市文化馆、市博物馆、四王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官湖镇文体中心等。这些阵地在功能上更多元、在空间设计上更注重体验感、在运营模式上更多样,集阅读、休闲、艺术展览、文化沙龙等多种元素于一体,逐步构筑起健全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
最是书香能致远。随着“书香城市”“书香校园”建设,青少年阅读资源获取更便捷、数字阅读体验更智能、阅读活动形式更多元,这也让青少年奋斗的脚步更有底气、更加自信。我市将继续立体布局基础设施、精准创新服务供给、长效运行保障机制,推动青少年阅读实现跨越发展,让书香成为滋养青少年精神成长的沃土。
融媒体记者:林琳
摄影:苏飞
编辑:程智
责编:郑惠珠
编审:南冰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