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确认识保健食品,不盲从
保健食品≠药品 保健食品是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保健食品仅有辅助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如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有助于润肠通便等24种功能),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疾病。不要轻信商家“神药”话术,凡是宣称保健食品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一律为虚假宣传。疾病治疗需遵医嘱,切勿因服用保健食品擅自停药。
二、认准正规渠道,核实商品资质
线下选购保健食品要到证照齐全、合法正规的超市、药店、专卖店等场所购买,及时索要发票或销售凭据;网上选购保健食品要通过正规的电商平台,仔细核对其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和保健食品注册证书或备案凭证信息。切勿轻信和购买朋友圈、朋友群、小程序、直播间、流动摊贩、上门推销等来源不明的产品。
所有正规保健食品包装上均应有国家批准的“蓝帽子”标志及批准文号(如“国食健注G××××”)。消费者选购保健食品时,要认清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蓝帽子”标志图片和注册号/备案号,相关产品信息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
三、按需购买,科学食用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属于特殊食品,仅限符合相应情形的特定人群食用,对适宜人群和食用量有具体的规定。消费者要根据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等信息科学选择,按照产品标签、说明书上的规定食用,切忌盲目购买和食用。在购买保健食品时,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做到按需购买,理性消费。
四、警惕营销套路,保护财产安全
要警惕“消费陷阱”。谨慎对待“健康讲座”“免费体检”“赠品促销”等“免费”陷阱,不要盲目参加任何以产品销售为目的的知识讲座、专家报告等,避免被诱导购买高价产品。警惕“亲情”陷阱,部分推销员利用老年人孤独心理,通过嘘寒问暖、赠送礼品等方式骗取信任,进而推销高价产品。遇此情况需提高警惕,多与家人沟通,避免造成财产损失,甚至影响健康。
五、遇到问题及时维权
1、保留证据
收集产品包装、付款凭证、宣传单页、聊天记录等,作为维权依据。
2、主动投诉
发现受骗或产品问题,立即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或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3、告知家人
及时与子女联系,避免因“怕丢脸”隐瞒问题,错过追回损失的机会。
编辑:卜非凡
责编:郑惠珠
编审:南冰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