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熟的日子

作者:黄兴洲

麦熟的日子
大集体生产的岁月,人们只盼着麦黄芒,因为家里、湖里、天上、地下能充饥的都打扫差不多了,就盼着收麦,因为新麦上场后,第一批晒干的小麦就可以分给社员,接济一下饥荒,这个日子一般是6月10日左右。

其实,贪吃的嘴巴早就从麦田里找到了香嘴且能充饥的吃物:碗豆苗子,碗豆角子,掐几穗黄了芒的麦头,双手搓几把,吹去麦皮,把那青不青黄不黄的饱满麦粒放进嘴里嚼嚼,筋道道的,甜丝丝的,香喷喷的,味道那个美啊,比今日的上色糕点还好吃。

如今,家乡的麦田少了,都被银杏树和板材厂厂房占据了面积,剩下的部分也大都盖了蔬菜大棚。

少归少,到底还有一些麦田,像秃子头的毛,一片一片的,收麦的村民用不着收割机,也不必要脱粒机,因为用这二机帮忙,还不够工钱。

他们用镰刀割回来,撒在门前的水泥地上晾干,然后用棍子敲敲,饱满的麦粒便从壳里滚出来。

想当年,东南风一刮,麦芒挑起金灿灿的阳光,沉甸甸的麦穗相互摩挲,窸窣声里,成熟的香气漫过村头,缠住了农人的衣角。

这是土地酝酿了整个春夏的情书,麦浪起伏间,每一粒饱满的金黄都藏着晨露与月光的私语。

农人弯腰挥臂,汗水洒在麦叶上,惊起麦垅间几只黄麦子鸟,扑棱棱的翅膀搅散了香气,又将它抖落在田埂的裂缝里。

用平板车或手抚拖拉机运回来,用脱粒机把麦粒从穗子里分离开来,然后摊开晾晒。

夕阳把麦秆染成琥珀色,炊烟升起的方向,铁锅正咕嘟着新麦熬的粥。

我们追着鸣蝉,趟起蒲公英的小伞漫天飞,跑过地头,扬起的衣角沾满麦香,这香气里,有父兄手掌的温,有四季轮转的语,也有一种无言的幸福温暖着我们的心。

而今的家乡再也找不到那种繁忙景象,让我总觉着麦口一点也不口了。

往日收了新麦子,烙出的新麦煎饼香气逼人,不用卷菜也能吃两三张(还是舍不得放开肚皮的),而今的麦煎饼哪还有哪种香味?

土地分给农家各自管理后,一到麦收时节,麦草垛曾经高耸入云,湖里地头、家里场上到处堆积如山,如今可好,随便哪个角落都可堆下。

曾经的 麦收季节,正是“四夏”大忙时候,而如今,湖里,庄里只有稀稀拉拉的一些老人躬着腰在忙碌。

家乡的麦口忙碌的景象已一去不复返了。

(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黄海昇的头像
    黄海昇 2025-06-07 05:27

    一篇挺好的抒情散文。怀旧永远是散文的灵魂,思绪追忆往事。如昔,如梦。芒种是农事最为繁忙时期,也是农民斗志昂扬,丝毫不敢懈怠时刻。土里刨食,看天吃饭。人活世上,不容易啊!话又说回来,世上哪有容易的事儿!活着,就得干,就得拼。没办法,因为还有一口气,还活着呢!

  • 黄跃新的头像
    黄跃新 2025-06-06 20:10

    黄老师

  • 黄跃新的头像
    黄跃新 2025-06-06 20:09

    黄老师通过麦收使我想起当年的景象,我们那年代比您好点,虽勉强能吃饱,但玉米马铃薯占主角,过年过节才能吃上肉,但只要勤快鱼虾常吃,河里沟里通常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