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为何端午节要包粽子、挂艾草吗?”博物馆社教专员以生动问答开启端午文化讲座。从龙舟竞渡的民俗演变到《楚辞》中的香草意象,从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文化底蕴到艾草菖蒲的科学功用,孩子们在历史、文学与科学的交叉解读中,重新认识了端午节的文化维度。
互动环节中,孩子们齐声诵读“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诗句,让现场充满诗意氛围。他们还在一个个精美的纸艺粽子上写下“端午安康,岁岁平安”“粽香情浓,诸事顺遂”等美好祝福。
博物馆社教专员白晓彤表示,此次活动是“非遗活化”教育的一次创新尝试,希望通过“文化讲座+手工体验”的沉浸式教学,让孩子们在传统节日与非遗技艺的碰撞中,完成一场与中华文明的深度对话。
今年以来,邳州博物馆聚焦“博物致知 文脉传承”主题,立足地方文化和馆藏资源,以一年四季为轴线,结合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等,组织开展“博物馆里过大年”“文物里的劳动智慧”等多场研学活动,通过观赏文物与沉浸式文化活动,增强传统节日仪式感,引导公众探寻传统节日文化轨迹和精神内涵,从而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思考,真正“让文物活起来”。
融媒体记者:赵胜海
编辑:程智
责编:郑惠珠
编审:南冰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