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100公里的“蒜香母女情”

每年蒜收季,邳州的田间地头都会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背着行囊远道而来,在烈日下弯腰劳作,用汗水换取收获。在碾庄镇才庄村,蒜农李文文与安徽蒜客魏文侠的故事,让这个夏天的蒜香里多了一份跨越地域的温情。

比烈日更烫的

是她递来的一碗热饭

跨越100公里的“蒜香母女情”

“魏姨,干得怎么样了?中午想吃点什么?”

5月25日上午10点50分,碾庄镇才庄村蒜农李文文来到自家蒜地,询问蒜客魏文侠中午想吃点什么,通常蒜农都会主动询问蒜客的喜好,为蒜客准备丰盛的饭食。

蒜客魏文侠说:“蒜农特别照顾我们,担心高温天我们胃口不好,变着花样做菜给我们吃。”

跨越100公里的“蒜香母女情”

为多赚些钱,魏文侠和其他蒜客选择在田间简单就餐,不愿回蒜农家里添麻烦。6名蒜客,6个菜,荤素对半。考虑到蒜客可能吃不惯当地煎饼,李文文特意按他们的口味采购了主食。开饭时,她忙着给大家分发啤酒,热情地招呼:“多吃点,别客气!”

新手挖坏蒜头

挖出了跨越100公里的缘分

跨越100公里的“蒜香母女情”

交谈中,李文文说起了和魏文侠第一次相识的情景。三年前,来自安徽灵璧县的蒜客魏文侠,首次到才庄村为李文文家收蒜时,因缺乏经验,不仅挖蒜速度慢,还时不时地挖坏蒜头,这让当时的李文文很心疼。

蒜农李文文说:“我当时也挺着急的,毕竟本地人干活速度快一些,她们动作慢难免影响进度。天又热,其他工人都有些烦躁,只有魏姨不吭声,一直埋头干。就冲她这份踏实劲儿,我就觉得这人特别实在。”

那一天魏文侠干到很晚,其他蒜客已经收工了,她还在地里挖蒜。担心出问题的李文文找了很久才在蒜地里找到魏文侠。

跨越100公里的“蒜香母女情”

自那以后,李文文便多留了心,不仅手把手教她挖蒜技巧,空闲时还总找她聊天。在魏文侠眼中,两人的关系早已超越了雇主与工人,家常里短间,那份亲近感越来越浓。

魏文侠说:“李文文只比我家孩子大两岁,我早把她当自家闺女了。她也拿我当长辈,我们虽不是亲人,感情却比亲人还亲。”

跨省母女

把雇佣关系处成了“蒜香亲情”

跨越100公里的“蒜香母女情”

“腰还疼不?不疼就好。”

每天收工后,李文文总会抽空去看望魏文侠。李文文轻轻握着魏文侠的手,反复叮嘱她注意腰部保养。魏文侠告诉记者,今年腰部旧疾复发,家人劝她别来了,但她还是带着同村姐妹来了,一来是惦记着李文文,二来是她们村也打算发展大蒜种植。

蒜客魏文侠说:“上个月,我们村的党员干部专门来这边观摩,打算在家乡推广大蒜种植。”

魏文侠还特意邀请李文文去她村里,指导他们种植大蒜,更重要的是到自己家里看看。

夜深了,很多蒜客都已经休息了,李文文和魏文侠却还在聊着,就像要把积攒一年的话,在这几天全部讲完一样。

因为大蒜,让相距100多公里的她们相识,从最初的雇佣关系,到现在以家人相待。她们用一把蒜铲的默契、一碗热饭的温度、一句“腰还疼不”的叮咛,种出了比血缘更亲的情谊。

原来最动人的真心换真心

从来都藏在沾满泥土的岁月里

藏在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中

记者 / 吕立三 摄影 / 王煌 崔亚

编辑 / 程智 责编 / 裴培

编审 / 黄扬 监制 / 彭斌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