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哥说•点击热点】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

李保田、张延曾主演过一部电影,叫《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这样的剧情,在生活中并不鲜见。近日,#离婚已3年男子喊话前妻求放过#这一话题上了热搜。其中,“闹,就是我后半辈子的使命……”让人看了不寒而栗。生活中比这还偏执的人,亦大有人在。固然跟婚姻中积累的怨太多使然,所以难以释怀,更难化解。但,当事人是否有想过,这样的性格是否也是导致婚姻解体的原因之一?当局者迷,但我们这些局外人或许能明白,这样累人累己的行为意义何在?

#山东一村委发文禁止居民养猫狗#  这样一刀切肯定不行,但我却很能理解村委会的决定。因为在有些村,养狗养猫太多倒在其次,关键在于不文明养狗养猫太普遍。基本很少有栓绳栓链的,普遍散养,如果陌生人到村里走一圈,到处有狗在追咬你。如果是夜里,不管熟人还是生人,都要狂吠不止,而且只要一只狗开口,全村狗都会齐声附和,不堪其扰。这真是一个无奈而又无解的现象!

#拜登前列腺癌#  尽管对他在职期间所作所为不满意,但他毕竟是一个老人,也是一个病人,连他的死敌特朗普都对他表达了慰问,我们就别再嘲讽甚至攻击他了。

#黄杨钿甜同款耳环仿款售价不到百元#  按说,黄杨钿甜戴的耳环即便真的价值几百万,她当了那么多年演员,她父亲又经商,似乎也应该有这个实力。这和人们质疑她父亲在担任公职期间有无不当行为是两码事。真金不怕火炼,既然相关部门已经在介入调查,那么也无需再去论证耳环的价值与真伪了,以防越描越黑——一句话,黄杨钿甜还不至于到戴100元假耳环的地步!

#澳部长称澳拒绝对华施压#【“对华贸易要比对美贸易重要10倍”】庆幸的是,他们还是有一些“有识之士”的。凭良心说,中国对澳大利亚是最没任何政治或军事图谋的国家之一。上几届澳政府某些政客老是觉得“总有刁民想害朕”,如今已被事实证明幼稚可笑。但愿澳方这届政府的清醒,能够延续得久一些。也该成熟一些了。

#娃哈哈变得面目全非令人唏嘘#  我不太认同这样的观点。宗老推行的管理,肯定有很多可贵之处,值得延续。但这个品牌在后来的竞争中渐落下风,逐步平庸,也是不争的事实。娃哈哈的存在,不是为了让所有既得利益者安享“幸福晚年”,而是要与时俱进,逆势飞扬,二次崛起。如果说有失误,那就是宗馥莉没有用传统的方式去改变传统的人和事,并且稍显急躁了一些,加之不甘利益受损的一些人不顾大局、兴风作浪,导致阵痛阵阵。但显著提升的销售额,也说明宗馥莉的变革并非一无是处。让娃哈哈重新充满朝气,而不是老气横秋、讳莫如深,这条路很艰难,期待宗二代能行稳致远,直至成功!否则极有可能不进则退、退则一泻千里!

#卫健委调查组通报董某莹舆情事件#  董小姐也算是“求仁得仁”。相信她此刻一定有所顿悟,但覆水难收。可其他有同样心理和心机的人,希望能汲取教训,别再蠢蠢欲动,以免得不偿失!至于肖医生,自以为可以玩转乾坤,不想遭遇人人唾弃的结局。也许他仍然心有不甘,但除了接受,还能如何?而相关部门,不包庇,不遮掩,雷厉风行,这样的风向值得点赞!

#转人工客服怎么这么难#  这个话题,说到点子上了。类似现象,十分普遍。很多有点规模的互联网或电商平台,基本都这个德行。说好听点叫智能,其实不过是为了省点人力成本,以及店大欺客。一些大平台盛极转衰,谁又能否认不是与类似这样的生硬机械太多所致?

#女子请10天育儿假照顾生病孩子遭解雇#  一家企业,不讲规则规矩肯定不行。但规矩讲到不近人情,更不行。过于严苛、缺少人文意蕴的企业,员工的忠诚度、敬业度和责任心都会很低。希望企业主能深切明白这一点!否则企业会有很多无形的损失,得不偿失。

#原来处女膜一直都在被误解#  其实不用说那么多。讲真,在我国社会,已经很少很少很少再有人去在意这个了。即便有少数人在意,也只是嘀咕一下,并不影响婚姻与情感“大局”。我为我们社会的普遍开明之风,而欣慰!相较于当今世界的某些国家或地区,中国女性也应该感到庆幸!

#花165万买到了北京150平米的老破大#  你看,大多数人都不信这个价格,即便信了,也会认为是北京郊区。说明首都就是首都,首都的房子当然不一样。也说明,刚需还是广泛存在的!

听说#赵丽颖新恋情#,居然有一种莫名的高兴!从《陆贞传奇》熟悉她,会觉得她的每一部作品,都可圈可点,演技属实不错。有人说,男方看起来没有冯绍峰帅,但经历过波折的“小丽”,一定也会明白,婚姻中,帅不是第一位的,能幸福和长情,方是王道!

#官方通报5干部培训期饮酒1人死亡#  如果这场酒局,没有人被喝死,那么这起不正之风会否被公开?其实,尽管相关规定都很明确,但在有些地方,干部吃个饭、喝点酒依然很普遍。只是,喝酒容易兴起,一时间忘了形乃至丢了命,这是他们万万不曾想到的!

#派出所回应成都一家三口溺水事故# 每每入夏,都会传出有人溺水的消息,看了令人惋惜而又倍感无奈。且不说没有水性的人,即便有点水性,如果对某块水域不熟悉的话,也不能轻易涉险。这和做人是同样的道理,某些人或事,倘不知深浅,贸然为之,则有可能便会吃亏。又一次的生命代价,能起警醒作用吗?

□张瑞

编辑:程智
责编:郑惠珠
编审:南冰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